更新時間:2022-01-31 18:55:09作者:佚名
新創意讓古老的陶瓷業增添了現代時尚元素。趙阿華攝
編者按
雖然高考分數也許并不理想,對讀高職的孩子來說,選一個好就業的專業,學一技之長,成為高素質“銀領”,成應用型白領,也是一條成功人生之路。不過有些被人津津樂道的熱門專業可能就業已經人滿為患,有些需求大的專業養在深閨人未識?從本周開始,記者將陸續推出高職院校中的一些冷門專業,但是也許就是就業熱門。
本報訊(通訊員 趙阿華 記者 岳霞)如何把承載幾千年中華文化的陶瓷做出新的風采,陶瓷創新人才必不可少。“醴陵是國家最有名的陶都,醴陵2010年有18萬人從事陶瓷工業。但是這18萬人里面,有中級和高級技能的人才分別是1%和1.7%,所以現在醴陵陶瓷跟景德鎮相比,在工藝和技能人員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院長楊棟梁的舉措就是將學院和醴陵市政府、相關企業一起建立橫向聯合的全國首個研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培養高素質陶瓷專業人才。
“高職院校說到底跟本科院校不一樣,高職院校主要對接產業和企業,沒有產業和企業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讀一年多少錢,學校就辦不下去。我國的高職院校和德國相比,主要差別是怎么融合到企業里面做得不夠。有一個比方,我們現在說老師和學生都要到企業去,其實還只是一頭熱,就像談戀愛一樣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讀一年多少錢,到了要結婚的時候,才發現溝通還不夠,還沒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現在高職學校和企業一定要深度融合,要做到雙贏。”在談到高職院校如何處理對接產業和企業的問題時,楊棟梁打了一個談戀愛的比方。他舉例說,湖南科技職院陶瓷學院創新“政、企、校、所”合作辦學模式,促進陶瓷設計與工程專業發展。學院到醴陵市政府找政策,找以華聯瓷業等醴陵陶瓷產業園內主要企業為代表的陶瓷企業,聯合醴陵釉下五彩瓷國瓷研究所,成立以政府來宏觀指導控制,由學校主動組合,企業和研究所一體的湖南省醴陵陶瓷學院,在這個機制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楊棟梁介紹,不包括前身的中專,學院到現在十年來已經培養大量人才,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煙花“大腳印”就是該院學生設計,還有畢業生在迪拜用22億美金開了一家公司,把輕工產品的生意做到了世界。“我們發揮軟件技術在高職院校名列前茅的優勢,用500萬元建設一個輕工信息網,現在有將近800多家企業和單位在該網進行實質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