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6 10:16:55作者:佚名
科學研究的技術性和推廣性。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茖W研究的價值取向是“立地”而不是“頂天”,是“改進技術”而不是“發現理論”。它們的科研目標不是去追求基礎研究的探索與突破,而是努力實現既有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及實用技術的創新和先進技術的推廣。這些院校注重培育成果實用為導向、技術推廣為目標的新型科研質量文化。它們對待科研項目的策略不是全面出擊,而是重點突破;對待科研人才的策略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它們圍繞地方產業發展和技術需求,確定科研攻關方向,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展應用研究攻關,實現了學??蒲信c地方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校已成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器、地方實用新技術的孵化器及先進技術推廣的策源地。
社會服務的地方性和融合性。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立足于地方,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其首要職責。它們在所在市、縣具有唯一性,即一個市、縣往往僅舉辦一所本科院校。這種唯一性決定了這些院校與所在地政府及企事業單位之間關系的緊密性以及相互依存性。它們的大部分教職工來自當地,在校生中當地學生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這種人員的地緣性特點,強化了學校服務地方發展的自覺性和使命感。事實上,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校往往能夠自覺融入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等發展任務中。同時,它們也擅長主動加強與當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形成三方相互支持、資源共享、融合發展的局面。
現代化和市場化往往伴隨著經濟、政治、文化諸資源向大型城市集中這一過程,中國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經濟時代被中央政府刻意拉平的區域發展態勢,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城市化的推進,使得獲得自由流動可能的諸多經濟要素,大規模地流向少數一二線城市;而小城市、縣域和鄉鎮,則面臨著人才流失和經濟社會發展乏力的困境。以濰坊科技學院為代表的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校,就是為應對這樣的局面出現的。這一類學校,在以往的教育體系與教育研究中不受重視,但是,它們一方面具備解決本地大量適齡人口的教育和就業問題的潛能,可以成為社會的穩定器;另一方面,它們也能夠推動當地的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可以成為當地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器。
這批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正在為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一條能夠回應社會需求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獨特道路。中國的教育政策界和教育研究界,應該更多重視對在地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投入和研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