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15 15:58:43作者:佚名
今年高考已經落幕,高考結束之后,考生及其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轉變為志愿的填報與錄取流程。到目前為止,全國范圍內已有29個省份及直轄市開始采用“新高考”制度,而志愿填報的具體方法也經歷了顯著的變革。
“新高考”覆蓋29省份
志愿填報有何變化?
新高考制度摒棄了以往文科與理科分科的教學與考試體系,除了語文、數學和外語三門科目為必考之外,學生還需自行挑選另外三門課程,這些科目的成績將一并納入最終的總成績計算中。
目前,除了針對提前批次、藝術類等特定類別之外,涵蓋范圍最廣的普通本科批次招生過程中,大多數省份都實施了院校專業組合的報考方式。
即指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將具有相同選科規定的專業或專業類別歸并為一組,供考生進行選擇報考。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負責人馬泰表示,以該校的專業配置為參照,若考生選擇物理與化學作為選考科目,學校將設立多個專業分組。在這些分組中,以物理與化學為核心的專業組涵蓋了自動化、電子信息、計算機、理科實驗班以及交通運輸等五個專業。
院校專業組將原先的文科和理科兩大類別進行了細化,劃分出多個小類別,這些小類別中選科科目一致,學科方向也較為接近,例如,某些高校會將那些要求必選物理和化學的專業歸為一組。
云南省招生考試院招生處負責人雷棉炘表示,各專業組均設定了具體的選考科目標準,只有滿足這些科目要求的考生才有資格報考對應的專業組。在高校進行專業分配時,也僅限于各專業組內部進行,確保考生所填報的志愿與錄取的專業更加貼合其學科基礎和興趣特長。
今年在首次推行新高考制度的省份中,除了青海之外,還有七個省份選擇了采用院校專業組的方式進行報考。
專家們提出,考生及其監護人應積極參與由各地逐步展開的在線模擬志愿填報活動。
務必注意,各專業組內的不同專業間可以進行調劑,但考生若決定不服從調劑,需慎重考慮。
山東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徐延寶指出,當考生被分配至某一專業組時網校頭條,若該專業組錄取名額已滿且考生拒絕調劑,則面臨被退檔的可能性。一旦考生被某一專業組退回,他們可能會思考是否還有機會被分配到他們所填報的后續專業組。這種情況絕無可能,原因在于當前的招生流程實行的是單次投檔制度,這意味著一旦考生被投檔,若不幸被退檔,便只能等待下一輪招生批次才能重新投檔。
山東、浙江、青海等省份在普通本科批次中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專業(或專業大類)加院校”的模式,即直接將某一所高校的某一專業設定為報考志愿,此舉有效保障了考生的專業選擇意愿,減少了考生被分配至不感興趣專業的可能性。
然而,與此同時,該模式要求填寫數十至上百個平行志愿,考生及家長在信息搜集與排序選擇方面顯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曹良志表示,考生若對專業有較高要求,例如傾向于學習電氣工程,那么可以將各校的電氣工程專業優先考慮;若對學校有特定偏好,則可以將該學校的所有專業都置于前列,或者將兩者兼顧。
首次新高考省份
填報志愿如何“有據可依”
目前,新高考省份的考試科目構成分為兩種。
這種模式被稱為“3+3”,除了語文、數學和外語的統一考試外,考生還需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六門科目中挑選出三門進行考試。
這是“3+1+2”的教育模式,其中語文、數學和外語是必考科目,考生需在物理和歷史之間挑選一門作為主攻科目,同時再從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和地理等科目中選出兩門作為輔助學習科目。
今年我國新高考制度在八個試點省份實施,均采用了“3+1+2”的考試模式,那么,以往依據文理科劃分的錄取分數線是否依舊具有參考意義呢?
山東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徐延寶表示,在其本科招生網頁上,可查閱過去三年各省份各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將此分數轉換為考生所在省份的全省排名,即得出該專業的最低錄取名次。依據新的志愿填報方式,考生能夠找出專業組內各專業的最低錄取名次,并將其作為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若采用專業加院校的報考方式,建議參照該專業歷年錄取的最低排名。
專家指出中國大學專業介紹網,在“3+1+2”的選科模式下,盡管物理和歷史作為首選科目對考生的報考方向產生了劃分,然而,由于仍存在兩門再選科目,報考的組合方式相較于以往文理科更加繁雜,這無疑對各個學校及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和排名產生了顯著影響。因此,建議考生在評估自己錄取的可能性時,需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并盡量預留一定的余地。
復旦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負責人石磊提醒:需留意自身排名,同時對比目標院校及專業在過去一年的錄取分數線所對應的排名,不妨查閱相關地區的“一分一段”表格,并對比目標院校今年的招生計劃與去年的差異。通過這些信息,你能夠明確自己填報志愿的合適范圍。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曹良志表示,應構建一個包含沖刺、穩定和保底三個層次的志愿方案,即挑選出往年錄取分數線高于自己、與自己相當以及低于自己的若干志愿,并在提交前與目標院校的招生教師進行深入溝通確認。
為應對今年新高考地區考生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各地考試機構與高校積極運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搭建了新的技術平臺,并通過實施個性化輔導等多種途徑,向考生及其家長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料和咨詢服務。
出分前
志愿填報要做哪些準備?
考生在選擇心儀的院校與專業時,務必仔細研讀招生簡章。每年都有不少同學因忽視這一點而遭遇不利,諸如身體條件、政治審查等報考條件與限制,若不仔細了解,即便分數達標,也可能無法被錄取。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馬泰指出,在省區填報專業志愿時,考生及家長需留意體檢的相關限制,部分專業可能對體檢有特定要求。若投檔成功但體檢結果不達標,則存在被取消錄取資格的可能性。
專家提出,在成績公布之前,盡管無法與心儀的志愿精確匹配,但仍可制定一個較為寬泛的報考計劃;如此一來,待成績揭曉后,便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在選定專業時,需全面考慮個人的專業傾向,是否真的熱愛,以及自身能力是否與該領域相匹配等因素。
部分學生面臨專業選擇上的困惑,尚未明確專業方向,傾向于選擇大類招生,甚至考慮在入學后有可能轉換專業,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提前進行規劃和準備的。
在決定填報志愿的前夕,考生務必深入思考個人的未來職業藍圖,需秉持初心,對各種價值觀念進行慎重選擇。
陳志文,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的專家組成員,提出建議:家長與孩子應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們需要考慮成為何種類型的人中國大學專業介紹網,追求何種事業,并在這些想法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選擇。
(總臺央視記者 潘虹旭 姬強 吳汶倩 李峻 董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