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優秀體育教師先進事跡怎么寫?
這是從各大博客" />
更新時間:2021-07-22 18:43:26作者:admin2
優秀事跡很簡單主要寫該員工為做好客房服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績,有什么創新,當然要選擇一些典型的具體例子來說一下。
這是從各大博客搜集過來的關于《小學教師先進事跡》的經典資料:《優秀教師先進事跡》《教師先進事跡材料》《小學教師先進事跡》
在劉心武的成名作《班主任》中,謝惠敏的形象是:
(1)她是一個要求進步的孩子,她身上有著勞動人民閃光的一面。
例如她堅持“絕不能讓貧下中農損失一粒麥子”的信念,讓同學把偷偷帶走的麥穗送回去。
(2)但是她作為班里的團支書,是一個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問題,動不動就喜歡搬用政治大道理。
她很關注班上同學思想動態的發展,但是卻沒有了同齡人的純真好動。
這在文中“她根本對任何球類活動都沒有興趣。的確,謝惠敏除了隨著大伙看看電影、唱唱每個階段的推薦歌曲,幾乎沒有什么業余愛好。”等語句里都有所暴露。
又例如她對張老師提出帶領團員去參加爬山的活動時,第一反應是:“爬山,那叫什么組織生活?我們讀的是批宋江的文章啊……”
(3)她盲目排斥宋寶琦、不理解石紅與張老師,認為《牛虻》是落后書籍,并不是因為她從不讀書,而恰恰相反,她只讀“過濾”好的書,喪失了獨立分析能力,她受到的是“左”的毒害,以致于顛倒了是非。
總體來說,謝惠敏是一個受害者,但是在她身上卻不容易看到被傷害的痕跡,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的“受害”并不是肉體上的傷害,而是精神深處的,甚至連她也尚未醒悟。
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是:
“浩劫”中受害的人們(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不僅肉體上受到傷害,而且精神上也同樣受到傷害。
但是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孩子們精神上的“傷痕”往往是作為一種“進步”的表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更具有欺騙性,所以只有從精神層面上挽救就這些受害者的靈魂,社會才能進步。
《班主任》一文,雖然仍或多或少地停留在說教層面,但是其“救救孩子”的呼聲與當年魯迅的《狂人日記》同樣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