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開會是布置工作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一個講," />
更新時間:2021-07-22 22:21:22作者:admin2
你提出的問題非常普遍,這也是學校領導多年養成的習慣,不但老師忙于應付,就是中層干部更是苦不堪言。其實,有些領導也沒有辦法。
誠然,開會是布置工作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一個講,大家都聽,也就全部布置下去了。
然而,有些會議實屬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些領導和職能部門覺得要是不開會就是失職了。更有展示工作成績的人,更是覺得開會了,露臉了才是干工作了。
試想,我們的一線老師,既要教學又要科研,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你占用了他的時間,他就得利用休息時間去完成任務。
建議,學校領導及職能部門,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工作,一個領導講過了,下一個領導或部門就不要重復了。提高會議效率,非萬不得已不要開會。有效利用新媒體和多媒體布置工作。
學校監察部門要做好效能監察,對形式主義者給予處理,還老師黃金般寶貴的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哈哈!回答這個問題,我看我們要首先分析這個問題的題干,它有三個限制條件,一個是第一次在教職工大會上講話,一個是新來的,再一個是校長。
先談談新來的這個要素。任何人第一次在陌生的工作環境下,面對著陌生的人講話,都非常重視,新來的校長第一次在教職工大會上講話,更是如此,他一定是認真對待。所以在講話之前,他一定會做大量的前期調研,只有了解了學校方方面面的情況,掌握了學校的第一手資料,他才能講出我們教職工最希望聽到的、最愿意聽的話。但據我多年的了解與觀察,很多時候,大部分校長都是倉促上陣,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對學校模糊的認識之中就開始了第一次的就職演說。所以,我們不一定會聽到我們愿意聽到的內容。
再談談我對第一次講話的認識。每個人在一個陌生的人群第一次講話都會非常謹慎,格外小心。為什么呢?第一,想給眾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第二,怕某一句話說錯,有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反感,起到不好的效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新來的校長講話會更加謹慎,一般都會講一些官場上的話、客套的話,然后就打住,不會談及學校的實際問題。所以他的話很難觸及人心,不一定是我們最愿意聽的。
再者,新來的校長,不是剛上任的校長。他一般是有一定職場經驗的人,作了幾年或多年的校長,積累了豐富的職場經驗,他深知在這種場合什么該講,什么不該說,如果你是職場小鮮肉,沒什么經驗,校長講什么你都愿意聽,因為你沒聽過。如果你是老教師,哈哈,不說了,你懂的。
解讀到這兒,該正面回答你的問題了,你問我“你希望新來的校長,第一次教職工大會講啥?我給你的答案是,他講什么不重要,我希望他做到下邊兩點,他講什么我都愿意聽。
第一,可以寒暄客套,但不要講官話套話。
寒暄客套語是每個人常用的交流方法,它的目的是讓聽眾與講話者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能夠快速縮短,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讓溝通與交流變得更順暢,為下一步的主旨發言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的話可以有。但不要講官話套話,什么是官話套話?舉個例子,例如“在……的領導下,在……的支持下,在…的努力下”、 對……的重要講話,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等等。官話套話最讓人反感和厭惡,會給人一種不務實、假大空的感覺。我做了多年的教師,聽過十多位新來的校長在第一次教職工大會的講話,深有體會,有的套話我都聽得耳朵起繭子了,很煩人,反正我不愿意聽。
第二,講實話,但不可講虛話。
講實話,是對一個校長的起碼要求。敢不敢講實話,是他思想作風和為官道德的一個重要標準。
一個連實話、真話都不敢講的校長是不合格的校長,是讓人不喜歡的校長,那這次講話如果他不講實話就是一次失敗的就職演說。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對學校了解多少,就說多少;對學校目前取得的成績不夸大、不溢美;對現在存在的問題不回避、不掩飾。如果他對學校的情況了解不夠,就信口開河,對問題及難題進行輕描淡寫似的或一筆帶過似的解讀或閃爍其詞、避而不談,我是不喜歡的。
哈哈!大家評論一下,我這個人是不是很挑剔?一孔之見,請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