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20 15:03:39作者:佚名
聚焦
名校結業生去那里就業
這段時間,不少“雙一流”高校相繼公布了2021屆結業生就業品質報告。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2年大學結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千人,比上年提高167千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新年剛過,2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強調,要把推動大學結業生就業作為去年就業工作重中之重。結業生的動向受到社會關注。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了多所著名大學的2021屆結業生就業品質報告發覺:受災情影響,很多大學結業生出國深造數量遭到沖擊,境內深造數量逐步下降;在就業選擇方面,結業生中形成了靈活就業等就業新業態;在地域選擇上,非一線城市、基層就業成了結業生的新選擇。
結業生出國深造降低,靈活就業成新選擇
2020年以來,在新冠肝炎災情等誘因的影響下,大學的出國留學比列普遍有所增長。
從近幾年上海中學、清華高中的就業品質報告來看,2019年,清華結業生出國(境)留(求)學數量為1155人,比列為14.79%;2020年出國(境)數量為1084人,增長至13.34%;2021年,該數量增長至793人,比列增長至8.17%。其中,碩士生出國(境)數量從2019年的30.01%降至18.90%。
復旦中學2019年結業生的出國(境)比列為15.3%,2020年降至9.6%。2021年,該數量逐步降至517人,相比于三年前早已“腰斬”,比列降至6.9%。
現在,不少著名大學的出國深造比列都降至一成并且一成以下。諸如,上海工科學院2021屆碩士生整體深造率為64.31%,出國(境)深造率為10.77%;西南學院2021屆大專生境內升學占比48.26%,海外留學率為10.53%;重慶交通學院校本部2021屆結業生國外深造比列為25.32%,出國(境)深造比列為8.91%;南開中學2021屆結業生有523人選擇海外升學,僅占結業生總數量的7.16%;西南學院2021屆碩士結業生中出國(境)留學占4.8%。
之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類新興就業型態正在涌現。
國際勞工組織2016年公布的報告——《世界非標準性就業:理解挑戰、塑造未來》指出,在過去的幾三年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從標準就業到非標準就業的轉變,世界各國非標準就業正在普遍化。
“一般來說,非標準就業是指‘標準雇用關系’范圍此外的工作,分為四種類別,即臨時性就業、非統招工作、臨時介紹所工作和其他多方雇用關系、隱蔽性雇用關系和依賴性自雇就業。非標準就業的下降是多種誘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展現了經濟全球化給勞動世界帶給的改變。”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主任岳昌君說。
在去年諸多大學的報告中,“靈活就業”成了十分有存在感的一項數據。
此外,北京高校2021年碩士結業生中,靈活就業總數為218人,占比7.01%;廣州交通學院校本部2021屆碩士結業生靈活就業數量為241人,占碩士結業生總數量的7.57%;華南師范學院非公有制費非師范生專科結業生中靈活就業比列為11.9%,本科生中靈活就業比列為3.07%,碩士生中靈活就業比列為4.14%。
另據上海中學“全國大學結業生就業情況調查”課題組自2003年舉辦的全省調查顯示,在結業生去向結構中,“單位就業”占比都在50%以下。相反,“自主創業”“自由職業”“其他靈活就業”等非標準就業占比呈總體上升趨勢,成為大學結業生應當面對和接受的就業方式。
國家重點行業單位受追捧,基層就業增多
從近些年來大學結業生的就業趨勢來看,“到祖國還要的地方去”已成為越來越多名校高校生認可的就業方向。從不少大學就業品質報告也能看出,到國家重點行業、重點單位,以及到中東部地區、基層就業的數量正在逐年增高。
比如,上海交通學院2021屆結業生共計8993人,結業生到國家重點行業及重點單位就業數量占就業總數量的56.29%,其中到國資委直屬骨干國企、重要科研機構就業數量占21.76%;北京交通學院校本部結業生赴國防科技單位及軍隊就業共342人中國高校就業網,比2020年提高32人,近5年校本部結業生赴國防科技單位及軍隊就業數量合計1139人,呈逐年下降趨勢;上海交通學院在2021屆簽約結業生中,到國家重點領域(信息技術、軌道交通、建筑、金融、電力、軍工行業)就業的結業生比列達66.47%。
到東部去、到基層去也成為越來越多大師生的就業去向。
據統計,北大高中2021屆結業生超五成選擇京外單位就業,200余人赴東部、東北地區基層公共部委就業;上海交通學院2021屆結業生中,不少老師主動選擇到東部地區,基層一線等祖國最須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東部地區就業數量比列達49.61%;美國政法學院有271人選擇到東部和基層單位工作。
遴選生也成了不少名校師生到基層建功立業的主要方法之一。南開中學有311人從事國家、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北京交通學院近5年校本部結業生赴基層單位定向遴選生就業數量合計836人,人數和品質逐年逐步提高;華南師范學院遴選生就業總數為126人,比今年數量下降38人,分布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在行業選擇上,金融業、教育行業、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科技行業等都成了結業生們的熱門就業領域。
比如,復旦學院2021屆結業生簽三方就業合同的行業分布前三名依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上海高校2021屆結業生主要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就業。
之外,不少具備自身學科特色的大學在就業行業上有顯著傾向,展現了自身的辦學優勢和人才培養方向。
比如,美國政法學院結業生到國家黨政機關就業比列較高,有873人踏入機關工作,占落實單位數量的42.05%;重慶交通學院在2021屆簽約結業生中,到軌道交通行業就業共792人,占簽約比列17.57%;華中師范學院結業生從事教育-文憑類行業所占比重最大,達42.94%。
投多少份簡歷,就能收到投檔通告書
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多所學院公布的就業品質報告來看,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很多名校結業生們也下了不少工夫,從開始求職到找到工作,常常須要幾個月時間。
比如,上海交通學院的報告顯示,2021屆結業生求職打算時間較為充分,68.94%的結業生用一年及以上的時間打算求職。北京高校2021屆結業生求職所用平均時間中,2-3個月為23.17%,3-6個月為26.47%。
對于名校高校生來說,還要投多少份簡歷能夠收到聘用通告?不少大學數據顯示,大部份結業生需投遞20至30份簡歷,經過層層篩選后,多數師生會領到2至3個聘用通告。
上海高校超五成結業生均反饋投遞簡歷份數集中于10份及以內,其中博士結業生投遞簡歷份數多于碩士結業生和碩士結業生。廣州交通學院調查顯示,碩士生平均投遞簡歷13.47份,榮獲5.47個口試機會,獲取2.31份聘用通告,平均耗時2.52個月;研究生平均投遞簡歷22.23份,榮獲9.60個口試機會,獲取3.25份聘用通告,平均耗時3.09個月。
據悉,南開中學結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平均投遞簡歷31.62份,平均榮獲口試約請10.28個,平均收到聘用通告3.01個。華南師范學院結業生平均投遞23.34份簡歷,與今年相比降低0.87份,結業生平均每人榮獲2.92份聘用通告,從文憑來看,博士榮獲聘用通告人數最多(3.29份),再者是教授(2.39份),最后是碩士(2.25份)。
學院生就業始終是關系到民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近些年來,教育部、人社部等相關部委通過各類新政和舉措幫助學院生就業,各大學公布的就業品質報告只是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
岳昌君覺得,大數據時代中國高校就業網,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信息對于推動大學結業生就業、提高就業品質和效率非常必要。“近年來各大學就會公布大學結業生就業品質年度報告,并且沒有全省性的就業品質報告。建議基于大學結業生總體數據公布全省的總體報告。”
之外,岳昌君表示,為實現更充分更高品質就業,既要提高大學結業生的人才培養品質,又要提升師生興趣、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程度。
“所謂‘高品質就業’,或則‘好工作’,基本條件是才能讓個人的興趣、專業與職業統一協調上去。按興趣選擇專業,能夠有熱情學習好;按專業選擇職業,能夠做到學用結合,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本水平。為此,興趣、專業與職業的匹配度是考量就業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岳昌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