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8 11:25:40作者:佚名
深圳新聞網于2024年7月25日發布消息,指出近期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已相繼公布。在這其中,深圳的高校依然吸引了大量考生的關注貝語網校,成為眾多學生追求的目標,許多深圳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更是連續多年保持在較高水平。
深圳理工大學。受訪單位供圖
發展勢頭迅猛 專業實力凸顯
今年,深圳理工學院完成了“去籌”的進程,這一舉措使得深圳的高等教育機構數量增加至17家。
深圳理工一鳴驚人,在首年本科招生階段便吸引了眾多優秀學生,物理類考生中,該校錄取了120名,最低錄取分數線為624分,位列第9667名;最高分更是高達664分。深圳大學因其優質的教育資源,一直備受考生和家長的熱捧,今年物理類投檔最低分數線為588分,排名達到第30502位;而歷史類投檔最低分數線為574分,排名在第7579位。深圳技術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持續攀升,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招生情況依然十分熱烈,保持著較高的錄取水平。作為第二年開展本科招生的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其物理類所有專業組的投檔分數線和最低排名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南方科技大學在綜合評價招生方面熱度不減,報名人數超過了六萬,其中有兩萬一千名考生通過了初步評審,進入了能力測試的機試階段,這一數據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高校的發展態勢極為強勁。在過去十年間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錄取分數線及要求,深圳成功設立了九所新高校,其中44個學科成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同時,深圳高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引用次數也在不斷上升,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其在國際學術領域中的強大影響力。
7月1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ESI數據,在這一數據中,深圳技術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雙雙躋身ESI全球前1%的行列,標志著該校在該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學已有11個學科榮登ESI全球前1%榜單,其中材料科學與化學學科更是成功擠進了ESI全球前1‰的精英之列。2023年,南方科技大學在泰晤士世界年輕大學排名中取得第17名的好成績,并且已經連續五年位居中國內地高校之首。
深圳各大高校的領導者在其專業領域內均展現了非凡的才華,并在學術探究與公共事業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卓越的業績。6月24日,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及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薛其坤,榮膺我國科技領域至高無上的獎項——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以61歲之齡,刷新了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獲獎者的紀錄。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所領導的“射頻系統設計自動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擔任了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錄取分數線及要求,毛軍發本人則是項目的第一完成人。
深圳大學校園。深圳晚報記者 寧杰文 攝
創新深植血脈 學科響應時代
常言道,創新構成了深圳這座城市的根本特質,這種特質如同血脈中的流淌,銘刻在骨髓的深處。對于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孕育成長的高校來說,秉承著這樣的城市精神,勇于創新、追求獨特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他們的行為規范。
談到創新,今年深圳大學推出的四個“院士班”成為了顯著的焦點。這些班級在本科教育階段便讓學生們能夠自豪地宣稱:“我的班主任就是院士!”這四個院士班分別專注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IEEE榮譽班)、電子信息工程(文華班)、土木工程(國際工程創新班)以及土木工程(數學力學創新班)。在人才培養領域,院士班堅持科研導向和學以致用的原則,院士們將深度介入本科生的教學與實踐活動,向學生提供高級別的指導和幫助。這種模式使學生能夠較早地進入實驗室、加入團隊、參與課題研究,并接觸科技前沿,這對有志向的考生來說,其吸引力顯而易見。
深圳大學迎來2023級新生的報到日,現場志愿者們正熱心地協助新生搬運行李。這一幕照片攝自深大官方網站。
去年被視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開創之年,而今年,深圳的高等學府們對時代的呼喚做出了敏捷的反應。深圳大學和深圳技術大學都于本年度新設立了人工智能這一專業。在制定專業招生計劃時,這兩所高校的招生負責人都聚焦于深圳的“20+8”產業集群政策。今年,該政策迎來了2.0版本的更新,這不僅有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進一步壯大,還加快了未來產業的培育與發展步伐。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朱玲燕表示,2024年的招生專業設置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緊密相連,且與深圳的“20+8”產業集群政策高度一致。劉宏偉,深圳技術大學教務部與招生辦的雙重負責人,明確指出:“本年度新推出的三個專業——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以及服裝與服飾設計,均是為了響應深圳‘20+8’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而精心策劃。學校在設置這些專業時,充分考慮了產業的具體需求,目的是為了培養出一批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的‘應用型人才’。”
深圳各高校在學科與專業布局上不斷推陳出新,近階段成功增設了智能建筑、智能交通、金融科技等前沿領域的多個專業。這些新專業的設立不僅反映出社會及產業對于急需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就業舞臺。這樣的就業前景無疑是眾多考生選擇深圳高校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深圳各高校報名人數激增,這一現象得益于深圳所推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以及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雙重推動。首先,深圳高校的國際化教育環境和教學方式吸引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考生;其次,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體系顯著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使得深圳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市場上擁有了顯著的優勢。此外,深圳,作為經濟特區與創新的熱土,其獨特的城市魅力與無限的發展潛力,亦成為眾多考生踴躍報考的關鍵因素。
深圳的高校近年來積極投身于國際化的浪潮中,廣泛地推進了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例,該校在多元化和自由度方面表現突出,不僅在教學語言和課程設置上與全球標準同步,還通過超過140所國際知名大學的合作以及超過240個國際合作項目,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