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18 21:58:12作者:佚名
西安工程大學,這所歷史悠久、基礎扎實、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學府,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是唯一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高等教育機構。該校擁有金花和臨潼兩個校區,占地面積達108萬平方米,并設有13個教學單位。目前擁有實驗室共計131家,設有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虛擬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空軍工程大學,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以及1個教育部公共服務平臺。在校生總數接近兩萬人,其中國際本科生超過一萬七千人,研究生則接近兩千人。
自1928年起,該校著手培養本科生,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認定的首批學士及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構。目前,設有1個聯合培養的博士培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51個二級學科碩士培養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以及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點,其中包括11個工程碩士專業授予權點。陜西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以及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此外,學校設有19個省級教學團隊,3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以及1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在本科專業方面,學校共有63個專業,其中包括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9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我國設有2個國家級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級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以及5個國家級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
學校已打造出一支由超過1000名專業教師構成的隊伍,這支隊伍不僅素質優良,結構均衡,而且精明能干、效率高超,充滿生機與活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有1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包括2位,博士生導師有5位,碩士生導師超過400位,二、三級教授共有36位,正副教授合計429位;國家表彰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優秀教師以及師德楷模共8位,陜西省表彰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有25位,獲得“三秦人才津貼”的專家有10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入選者有3位,陜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有2位,陜西省“三五人才”有3位,陜西省“百人計劃”入選的特聘專家有17位,陜西法律“雙千計劃”有1位,陜西省教學名師有13位,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有2位,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領軍人才有2位,陜西省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高校優秀青年教師、青年科技標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幗建功”標兵、陜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等共計30余人。
學校近年來榮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共89項,同時出版了700多部教材,其中30部教材獲得了省、部級獎勵。此外,學校還承擔了54項省、部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以及56項國家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創新項目,還有29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科技領域,學校獲得了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項二等獎,以及147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學術論文方面,2200余篇論文被SCI、EI、ISTP等知名數據庫收錄。
學校致力于開放式的辦學模式,持續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協作,其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學校已與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香港在內的20多個國家的5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伙伴關系,可選的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合作院校已擴展至15所,并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展開了深入的廣泛合作。近年來,我國選派了超過五百名學生赴海外進行交流學習或參與雙學位培養計劃;同時,有三百余名教師出國深造或進行學術交流。此外,還邀請了九百多名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授課、訪問。學校共開展了三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并承擔了三十多項國際科研合作任務。此外網校頭條,學校還主辦或協辦了二十多次如“中國國際毛紡織會議”等規模龐大的國際學術活動。
學校重視推動精神文明與校園文化的融合發展,堅守著“實業興邦,勇擔重任”的教育理念,恪守“崇德尚勇、博學力行”的校訓精神,培育出了“團結協作、勤奮刻苦、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優良校風。近年來西安空軍工程大學,該學院榮獲了“陜西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委”、“綠色學校”、“全國模范職工之家”以及“全省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和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此外,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在科技文化活動中,學生團隊共獲得了70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學校擁有超過百年的教育歷史和卓越的教育傳承,目前正積極把握國家戰略部署、高等教育進步以及紡織業變革的契機,全力推動教育理念的革新,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學校正以實際行動和飽滿的精神狀態,鼓舞士氣,力求以旺盛的斗志、充沛的熱情和顯著的成就,達成“趕超發展”與“力爭卓越”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