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9 15:36:36作者:佚名
安徽省安慶市慧德高級中學高一化學期末試題含解析
本部分包含15道單選題,每題計4分。考生需在四個選項中挑選一個正確答案,總分共計60分。
固體A的化學成分表示為NH5安慶市慧德高級中學,據所知,它在熔融狀態下具備導電性,那么以下關于該物質的描述中,哪一項是不準確的?(???)
在1摩爾的NH5分子中,存在5倍的阿伏加德羅常數NA所對應的N—H鍵。
B.NH5中既有共價鍵又有離子鍵
C.NH5的電子式為
D.NH5與水發生反應時,其離子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銨離子與氫離子結合,并和水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氨水以及氫氣,具體反應式為NH4++H-+H2O===NH3·H2O+H2↑。
參考答案:
【分析】
固體A的化學式是NH5,該化合物中每個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均與相應的惰性氣體電子層結構相吻合。因此,NH5被歸類為銨鹽。其電子式表明,銨根離子與氫離子之間通過離子鍵相連,而在銨根離子內部,氮原子與氫原子之間則通過共價鍵結合。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解答。
NH5分子內部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兩種化學鍵,具體來說,每摩爾NH5分子中包含了4個阿伏加德羅常數NA所代表的N-H共價鍵,同時還有1摩爾的離子鍵。因此,A選項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B.NH5是一種銨鹽,其結構中銨根離子與氫離子通過離子鍵相連,同時銨根離子內部的氮原子與氫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因此NH5分子中同時存在共價鍵和離子鍵,故B選項正確。
NH5是一種銨鹽,其中銨根離子與氫離子通過離子鍵相連,而在銨根離子內部,氮原子與氫原子之間則形成了共價鍵。其電子式正確表示了這一結構,故C項判斷無誤。
D.NH5與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了氨的水合物和氫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NH4+與H-及H2O反應,生成NH3·H2O和H2↑,故D項是正確的。
答案選A。
2.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B.金屬鎂與鹽酸接觸時,也會產生化學反應。
C.石灰石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煅燒處理,D.水分子在特定條件下發生分解反應。
參考答案:
綠色化學在化學反應領域引入了“原子經濟性”這一新穎的理念和標準。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理想的反應過程應確保原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轉化為目標產物,不產生任何副產物,從而實現排放量為零。在以下列舉的幾種生產乙苯的方法中,那些遵循綠色化學原則的選項是(????)。
參考答案:
將三氧化鉻(CrO3)用硫酸進行酸化處理,當與酒精接觸時,其顏色會從紅色轉變為藍綠色。這一變化可用于檢測司機是否酒后駕駛。具體反應方程式為:2CrO3,3C2H5OH,3H2SO4反應生成Cr2(SO4)3,3CH3CHO,6H2O。在此反應中,還原劑是( )。
A.H2SO4 B.CrO3
C.Cr2(SO4)3 D.C2H5OH
參考答案:
在C2H5OH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負二價;而在CH3CHO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負一價。在反應過程中,C2H5OH充當還原劑的角色,而CrO3則扮演氧化劑的角色。
ClO2是一種高效消毒殺菌且二次污染極低的水處理劑。在實驗室中,ClO2可以通過以下化學反應制備:2KClO3與H2C2O4及H2SO4反應,生成2ClO2氣體,同時產生K2SO4、2CO2氣體和2H2O。以下說法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A.ClO2是氧化產物???B.KClO3在反應中得到電子
C.H2C2O4在反應過程中發生了還原反應;同時,每1摩爾的KClO3在反應中會導致2摩爾的電子發生轉移。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A項中,氯元素的氧化態從+5降至+4,表明ClO2是還原反應的產物,因此A項錯誤;B項指出,氯元素的氧化態同樣從+5降至+4,說明KClO3在反應中獲得了電子,故B項正確;C項中,草酸(H2C2O4)作為還原劑,在反應過程中被氧化,所以C項錯誤;D項提到,每1摩爾KClO3參與反應,其氧化態變化量為1摩爾乘以(5-4),即1摩爾,因此D項也是錯誤的;綜上所述,正確答案為B。氧化還原反應屬于關鍵性的化學反應類型,其顯著特征在于反應過程中電子的轉移數量始終保持一致。氧化還原反應的核心在于電子的轉移,其顯著標志是化合價的變動。概括其本質、特點與反應種類,可用“升失氧,降得還”六個字表達。在此類反應中,若元素化合價上升,則意味著原子喪失電子,從而進行氧化,并充當還原劑角色;反之,若化合價下降,原子則吸收電子,執行還原,成為氧化劑。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變化與原子得失電子的數量相匹配,這是解題的核心。要精通反應機理、平衡技巧以及相關概念。
在下圖中展示的物質或概念之間,存在一些從屬或包含關系的不準確之處。
X Y Z
例 氧化物 化合物 純凈物
A 含氧酸 酸 化合物
B 溶液 分散系 混合物
C 強電解質 電解質 化合物
D 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反應
參考答案:
某元素M構成的氣態分子M2存在三種形態,這些形態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是70、72和74。這三種形態的物質的量之比是9比6比1。根據這些信息,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元素M存在三種不同的同位素形態???????????????B、在這三種同位素中,有一種同位素的質量數恰好為36
C、在所有原子中,質量數為35的該同位素的比例達到了75%;D、M2化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則是71。
參考答案:
CD
8.以下哪個性質不是所有銨鹽的通性
A.均能溶解于水之中;B.均能分解并釋放出氨氣。
C.均能與堿性物質發生反應,并在此過程中釋放出氨氣;D.均屬于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參考答案:
取3.87克的KCl與KBr混合物,將其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隨后,向該溶液中滴加過量的硝酸銀溶液,經過沉淀、干燥處理,得到的沉淀質量為6.63克。據此,可以計算出混合物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
D.超過六成
參考答案:
硒元素(Se)對人體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它屬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ⅥA族。根據其在周期表中的具體位置,我們可以推斷出硒的某些性質。然而,在以下關于硒元素性質的描述中,存在一個是不準確的。
硒化氫性質不穩定,其化學性質較為活躍。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為SeO3。
硒與鐵結合能夠形成FeSe化合物安慶市慧德高級中學,而酸性的強弱排列為:硒酸(H2SeO4)的酸性大于硫酸(H2SO4)。
參考答案:
11.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是( )
鈉與水溶液中的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鈉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鈉與水反應生成鈉離子和氫氣,同時生成氫氧根離子。
鈉元素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具體過程為:鈉原子與銅離子結合,生成銅金屬和鈉離子,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鈉原子與銅離子反應,生成銅金屬和鈉離子,具體化學方程式為:2Na與Cu2+反應,生成Cu與2Na+。
C.鈉與鹽酸反應:Na+2H+===Na++H2↑
鈉元素與氯化鉀的水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具體表現為:鈉原子與水分子結合,生成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同時釋放出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2Na與2H2O反應,生成2Na+、2OH-和H2↑。
參考答案:
解析:在A的情況中,鈉金屬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本質是鈉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并形成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H2↑+2Na++2OH-。而在B的情形下,鈉金屬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際上是由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進一步與硫酸銅反應,其總體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CuSO4===Cu(OH)2↓+H2↑+Na2SO4。值得注意的是,在C的情形中,電荷守恒的原則并未得到遵守。
在四種不同的實驗條件下,針對可逆反應2A(g)+3B(g)→2C(g)+D(g),測得的反應速率數據如下。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判斷在哪些條件下該反應的速率達到最大值。
A.反應物A的濃度變化率為0.5摩爾每升每分鐘???B.反應物B的濃度變化率為0.6摩爾每升每分鐘
C組中v(C)的值為0.35摩爾每升每分鐘,而D組中v(D)的數值為0.4摩爾每升每分鐘。
參考答案:
本題目涉及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要準確解答,關鍵在于理解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之間的關系。在比較不同反應的速率時,務必確保是以相同的物質作為參照。
LiAlH4既是一種金屬型儲氫材料,又廣泛用作有機合成領域的試劑。它遇水會發生劇烈反應,從而釋放出氫氣。在125℃時,LiAlH4會分解成LiH、H2和Al。下面所述內容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LiAlH4與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還原劑
B. 鋰鋁合金氫化物與重水發生反應,生成的氫氣的摩爾質量達到了4克每摩爾。
在125℃的條件下,1摩爾鋰鋁氫化物(LiAlH4)會完全分解,此過程中會轉移出3摩爾的電子。
當D.LiAlH4與水發生反應時,會生成三種產物,其化學反應方程式可表達為:LiAlH4與4H2O反應,生成Al(OH)3、LiOH以及4H2氣體。
參考答案:
考點: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數目計算.
專題:氧化還原反應專題.
分析:乙醛轉化為乙醇的過程屬于加氫反應,這一過程中乙醛經歷了還原反應,被還原成乙醇。
B.LiH與D2O反應生成的氫氣分子式為HD;
根據LiAlH4在125℃時分解成LiH、氫氣以及鋁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計算;
在D.LiAlH4化合物中,含有﹣1價的氫原子與水分子中的+1價氫原子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過程中生成了氫氣H2。與此同時網校頭條,反應還產生了氫氧根離子OH﹣,而氫氧根離子OH﹣進一步與鋁離子Al3+發生反應,最終生成了偏鋁酸根離子AlO2﹣。
解答:乙醛轉化為乙醇的過程中吸收了氫元素,在有機化學反應中,氫元素的得來伴隨著氧元素的去除,這一過程被稱為還原反應。因此,乙醛充當了氧化劑的角色,而LiAlH4則作為還原劑,使得這一轉化得以順利進行。綜上所述,選項A是正確的。
B.氫化鋰與重水反應可產生氫氣(HD),其摩爾質量為3克每摩爾,因此B選項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C.在LiAlH4化合物中,鋰(Li)和鋁(Al)均為主族金屬元素,而氫(H)則是非金屬元素。因此,鋰的化合價為+1,鋁的化合價為+3,氫的化合價為-1。當LiAlH4受熱分解時,鋁元素的價態會發生改變。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在125℃的溫度下,1摩爾的LiAlH4完全分解時,會轉移3摩爾的電子。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
在D.LiAlH4化合物中,帶有﹣1價的氫原子與水分子中的+1價氫原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而生成氫氣。與此同時,反應還產生了氫氧根離子OH﹣。這些氫氧根離子進一步與鋁離子Al3+發生反應,生成了AlO2﹣。因此,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為:LiAlH4+2H2O=LiAlO2+4H2↑,由此可得出D選項是正確的。
故選B.
本題目旨在測試考生對氧化還原反應實際應用的掌握,要求考生能夠準確識別有機反應中的氧化劑與還原劑,計算電子轉移的數量,并能結合所給信息,運用遷移法有效解決相關問題。
關于敘述的正確性,以下選項是準確的。
A.同系物間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B.同分異構體間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在分子構成方面,若兩種有機物僅相差一個“CH2”原子團,那么它們必然是同系物。
D.相對分子質量相等的兩種有機物必定是同分異構體
參考答案:
在進行物質分離與純化實驗的過程中,某些實驗裝置并非必需,例如( )。
A. B.
C. D.
參考答案:
圖中展示的是蒸餾過程,該過程旨在將沸點各異的互溶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離,因此選項A不符合要求。
B.圖中為焰色反應,不能分離提純,故B選;
C.圖中為過濾,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溶液,故C不選;
D.圖中為蒸發,分離可溶性固體與溶液,故D不選。
二、實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0分)
在實驗室中合成乙烯的過程中,常常因為溫度控制不當,導致乙醇與濃硫酸發生反應,從而產生少量的二氧化硫。為了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有人設計了一系列實驗。
Ⅰ裝置適合存放的試劑是品紅溶液;Ⅱ裝置適合存放的試劑是氫氧化鈉溶液;Ⅲ裝置適合存放的試劑是濃硫酸;Ⅳ裝置適合存放的試劑是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二氧化硫氣體存在的跡象包括: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與品紅溶液反應使其褪色,以及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
利用裝置Ⅱ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功能或達到某種特定效果。
目的是為了確保裝置Ⅲ的正確操作,并實現其預期功能。
確實存在乙烯這一成分的表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B? A? D
(2)裝置I中品紅溶液褪色
在實驗過程中,需排除二氧化硫氣體的干擾,同時確保其已被完全去除,以便準確檢驗乙烯的實驗結果。
裝置III中的品紅溶液顏色保持不變,而裝置IV中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則出現了褪色現象。
三、綜合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30分)
17. 下表為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價及相應氫化物沸點的數據:
元素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