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1 10:47:05作者:佚名
重慶郵電大學的郵政編碼是400065,其校園坐落于重慶市南岸區的崇文路2號,該學府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攜手重慶市共同建設的一所兼具教學與研究功能的大學,同時也是國家在特定地點設立并著力打造的重點郵電類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二、重慶郵電大學簡介
重慶郵電大學系國家布局并著力打造的郵電類高等學府之一,該校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同建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顯著的優勢,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內享有顯著的影響力,是一所高水平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1950年,學校在抗戰時期交通部郵政總局舊址開設了郵政人員培訓班;此后,學校逐步發展,相繼成立了西南郵電分校、重慶郵電學校和重慶電信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正式更名為重慶郵電學院,并開啟了本科教育階段;1965年,學校成為四川省內10所招收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70年,學校轉型為電信總局529廠;1973年,又轉變為郵電部第九研究所;直到1979年,學校才得以恢復辦學。2000年,該單位從信產部劃歸重慶市管轄,并開啟了部市合作的新模式;到了2006年,其正式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2013年,它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學校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重慶大建設以及信息產業迅猛發展的歷史機遇,緊密結合行業需求,致力于地方服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并加速了發展步伐。
我校現有學生超過兩萬四千人,其中研究生群體有3400多人。教職工隊伍中,有1700多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超過730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共有700多位。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榮譽校長、校董事會主席由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鄔賀銓院士擔任。我校聘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英國、加拿大、美國、波蘭、印度等多個國家的30多位院士和150多位知名專家和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該校設有國家重點支持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優秀人才扶持項目、重慶市杰出中青年專家、兩江學者、學術技術領軍人物、百名學術學科領域領軍人才、巴渝學者等眾多高級人才,共計超過100位。此外,還有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高校優秀骨干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名師、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的超過110位。同時,該校還擁有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教學團隊等共計22個團隊。
學校秉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自建校60余年以來,已向信息通信行業及地方輸送了超過10萬名各類人才重慶郵電大學主頁,享有“中國信息通信人才搖籃”的美譽。目前,學校已成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國首批信息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慶市軟件及微電子人才培養基地,以及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學校主動適應信息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專業建設。
學校設有16所學院,其中包含56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5個國家級專業、16個重慶市特色專業和“三特”專業,以及5個市級大數據智能化類專業和4個市級首批本科一流專業。此外,還擁有4個“三特”學科專業群,涵蓋了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多個學科門類。該校設有重慶市“雙一流”學科三項、重點學科十四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處、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十八個,其工程學科已躋身ESI全球排名前列。同時,該校已獲得教育部批準,具備推薦本科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學校在課程教育改革方面進展迅速,已設立5個國家級的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0個國家級及重慶市級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8門被評為國家級及重慶市級的精品課程和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以及16個國家級及重慶市級的教學團隊。研發構建了一個囊括全校1800多門本科課程資源的課程中心,推動課程資源實現網絡化;成功打造了重慶市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及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實施實時在線課程的錄制,引入了爾雅、超星、智慧樹、至善網、高校邦等多個在線課程平臺,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踐探索,積極嘗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推動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的改革進程。重慶唯一的綜合性教育改革試點院校——該校,在近年里持續推動教育教學的革新,承接了18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育改革項目,榮獲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13項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能力的提升給予高度重視,已成功建立校外實訓及就業基地超過200個。借助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的力量,積極引入思科等知名企業的雙創課程,同時打造了一個融合通識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訓練的專業化教育體系。此外,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意識,并組織學生參與各類雙創競賽,實踐能力的提升效果日益顯著。我校作為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的發起高校之一,榮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金獎。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榮獲了一項全國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以及四項三等獎,綜合成績在重慶市屬高校中位居第一。此外,在數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的表現始終保持在重慶市高校的領先行列。而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我校累計獲得的獎項等級和總數均位列重慶高校之最。五年來,學生們贏得了國家級獎項超過500項,以及部省級獎項1700多項。在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科競賽評估中,該校排名全國第54位,在市屬高校中位居首位。此外,該校本科生的就業率始終維持在95%以上,而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更是高達98%以上,因而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的稱號。
學校一直秉持自主創新的理念,不僅榮獲了全國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的稱號,還成為了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基地,更被贊譽為“中國數字通信的搖籃”。學校目前擁有“國家寬帶移動通信軍民融合終端設備動員中心”、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工業物聯網示范性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全國首家“信息無障礙工程研發中心”以及大數據智能研究院等,共計50多個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建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人文社科基地。“新一代信息網絡與終端協同創新中心”、“工業物聯網協同創新中心”以及“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均被納入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優選扶持項目中。學校在多個前沿科技領域,如通信網絡與測試技術、新型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及信息安全、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物聯網與智能控制系統、先進制造及信息化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與專用芯片設計等,積極承擔并推進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任務。學校先后成功研發了與國際電聯標準相吻合的24路、30/32路脈沖編碼機及120路復接設備及其相關儀表,參與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制定,并設計出了全球首顆TD-SCDMA基帶芯片。此外,學校還制定了我國工業自動化領域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PA國際標準,研制了我國安全領域信息隔離與交換的關鍵設備,以及全球首款符合三大工業無線國際標準的工業物聯網核心芯片。成功研發了目前全球行走效率最高的步行機器人“行者一號”,并因此創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該學校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項以及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獎項等多項榮譽。學校在近年來承接了眾多國家級項目網校頭條,涵蓋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863計劃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的重點項目等,總數超過800項。同時,學校還承擔了1500余項省部級項目。在科研成果方面,學校榮獲了包括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和2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在內的10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此外,學校還贏得了17項重慶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以及30余項省部級及其以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在知識產權方面,學校擁有授權專利1000余件。
學校秉持開放辦學理念,持續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高國際化教育水平。扎根信息領域,積極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積極探索產學研融合的新路徑,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辦學的大平臺。學校組建了董事會,并與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郵政、中國鐵塔、中廣核、華為、中興、大唐、聯想、騰訊在內的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聯系,同時,還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攜手,以及與長安汽車、四聯集團、機電控股等重慶市內的大型企業,還有重慶兩江新區、渝中區、南岸區、渝北區、西永微電子園、茶園工業園區等地,形成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聯盟。學校高度重視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加速其國際化步伐,并與諸如惠普、微軟、IBM、思科、甲骨文等在IT領域內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攜手,共同推進人才培養與科研項目的合作。成立了“重郵訊飛人工智能學院”、“重郵—惠普軟件學院”、“重慶國際半導體學院”、“微軟重慶軟件外包服務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以及“現代郵政學院、郵政研究院”等共計74個產教融合平臺,并與企業攜手實施了一系列定制的教育培養計劃。學校與海外及港澳臺地區的超過50所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實施了聯合教育項目,并共同建立了研發機構。該校秉持開放的教育理念,不斷推動國際間的教育合作,并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我校目前正與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在內的多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40余所高等教育機構攜手,致力于實施人才聯合培養、短期學生交流與學分互認、帶薪實習以及科技與文化短期交流等項目。同時,我們積極推動中美、中加、中俄、中英等國的合作辦學重慶郵電大學主頁,并實施“1+2+1”“2+2”“3+1”“4+1”等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此外,我校與法國巴黎高等電子學院共建了我市首個境外聯合辦學基地,并成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支持,開展在校生公派出國學習交流項目。我國學校在海外留學生教育領域實現了新的進展,成為政府獎學金支持下的來華留學生培養基地之一。該校每年接收的短期留學生數量超過400名,同樣隸屬于政府獎學金資助的留學生培養項目。此外,該校還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高校,榮獲了首批27所試點高校的榮譽,通過了國家對于來華留學質量的認證。
該學校位于重慶市主城區的南山風景區內,四周被森林公園所環繞。校園占地面積達380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超過6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量超過694萬冊(種)。該校擁有萬兆雙冗余的骨干網絡,實現了有線無線信號的全覆蓋,樓棟間也實現了萬兆接入,整個網絡全面支持IPv4和IPv6雙棧技術。同時,學校建設了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云數據中心。此外,還搭建了“重慶郵電大學”、“紅巖網校”、“We重郵”、“重郵微校”、“今日校園”等多個移動校園平臺。目前,學校已初步建成了包含統一數據交換共享中心、一站式網上辦事服務大廳、多維度信息交互體驗平臺、在線教學平臺以及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在內的智慧校園。校園內鳥鳴聲聲,花香四溢,環境宜人,人與自然相得益彰,堪稱學習生活、成就事業之佳境。該校歷經評選,榮獲多項榮譽,包括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團隊、全國綠化模范集體、重慶市最佳文明單位、重慶市森林單位、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教育信息化先進集體。該校榮獲重慶市首批“綠色校園”、“數字校園”示范學校以及“安校園”示范單位的稱號。
繼往開來,再展宏圖。學校將持續秉持科學發展的理念,強化教育教學,積極推動改革創新,拓寬對外開放與合作,著力提升學校內涵,致力于打造成為我國西部信息科技創新和高級人才培養的關鍵基地,努力成為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領域的實驗基地、人才集聚地、科技創新高地,力爭早日達成建設特色鮮明、開放包容、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為我國信息產業及地方經濟社會的進步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