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11-27 17:47:18作者:admin2
實施統一的學業水平考試?
將原來的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兩考合一”,實施統一的學業水平考試,是很多地方中考改革的一種重要做法。由于學業水平考試是一種全面考查,促進了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有效落實,也有利于督促學校開足開齊課程,從根本上扭轉“考什么、學什么”和“考什么、教什么”的群體性偏科現象,利于學生知識結構更加全面,利于促進初高中學科知識的有效銜接。同時,“兩考合一”也避免了重復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考試負擔。?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由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統考科目涵蓋了初中階段設置的主要科目,考試科目過多,特別是一些科目考試放在初二下學期進行,使學生過早地處于備考狀態,壓力和負擔明顯加重,且打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二是由于“水平考試”與“選拔考試”存在功能上的差異,相對于“選拔考試”,學業水平考試的試題難度有所降低,使得學生成績的區分度變小,高中招生的篩選難度加大。目前通過增設附加題等方式體現“選拔性”,對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由于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多、次數多,學校組織考試的管理難度加大,經濟負擔加重,傳統的“以考養考”方式難以為繼,需要財政投入予以保障。?
風向標:盡管推進“兩考合一”,實施統一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應當成為改革的基本方向。與此同時,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設置、考試方式、命題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等有待進一步探索。?
考試成績使用“等級呈現”?
考試成績使用“等級呈現”,是一些地方中考改革的重要變化。在學業水平考試中用“等級呈現”取代“分數呈現”,模糊了分數的細微差異,避免了分分計較,為“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中招生提供了一定空間。同時,實施“等級呈現”有利于杜絕炒作中考狀元,以及按中考分數為學校排名等現象,也有利于緩解高中學校無序的生源爭奪。?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現行的“等級呈現”都是通過分數轉換而來,且等級的劃分大多依據教育資源狀況、高中招生計劃等因素,沒有按照一定的分數區間確定學生的學業成績等第,科學性不強;二是從分數轉換為等級的方式過于復雜,直觀性不強,不易為大眾所理解,甚至造成一些誤解,以至于在實際推行過程中難度較大;三是相對“分數呈現”而言,“等級呈現”的區分梯度減少,極易出現報考志愿扎堆的狀況,甄別不易,招生計劃難以控制。特別是在“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沒有真正實現“硬掛鉤”的情況下,招生難度相應加大;四是由于目前高考仍然沿用“分數呈現”方式,中考實施“等級呈現”改革,難以與高考實現對接。?
風向標:鑒于各地在實施考試成績“等級呈現”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在今后中考改革過程中,應考慮對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的考試成績呈現方式,部分核心科目(如語文、數學等)沿用“分數呈現”方式,部分科目實行“等級呈現”方式,還有部分科目采取“合格”與“不合格”的呈現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既保證了考試成績的區分度,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分計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市在嘗試“等級呈現”后,重又回歸“分數呈現”,在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中,對于這一情況應當予以考慮,并對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
部分學科實行“多次考試”?
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實踐中,對學業水平考試的部分科目實行“多次考試”,為學生提供多次機會,避免了考試的“一錘定音”。?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對于學生而言,只要成績不滿意,一定會爭取再考的機會,而“多次考試”也意味著“頻繁備考”,無形中增加了考試的壓力;二是為了保證考試的公平性,每一次考試的難易程度必須保持一致,這對命題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三是對于統一組織的考試而言,“多次考試”的成本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風險較大,安全問題難以保證。?
風向標:從高中招生改革的視角看,“多次考試”的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學業水平考試的大部分科目是在初三舉行,不具備“多次考試”的條件,通常只有地理、生物和信息技術等科目的考試在初二下學期舉行,因此,“多次考試”在大部分地方并沒有真正實施。從長遠看,如果將學業水平考試的部分科目(如英語)納入社會化考試,“多次考試”的意義和作用會更加明顯。?
“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掛鉤?
推進初中學校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并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錄取的依據之一,這是各地推進中考改革的一個重要做法。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有利于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
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將綜合素質分解成日常的行為表現并一一加以量化評分,再將成長中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為ABCD不同等級,這種做法的科學性不強;二是由于綜合素質評價的部分指標難以量化,僅靠“定性”又不好評價(如:審美、生活態度等),操作彈性較大,客觀性難以保證;三是綜合素質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工作量較大,很多教師疲于應付,容易流于形式。以至于出現“說起來很重要、干起來很次要、忙起來就不要”的尷尬局面。?
將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掛鉤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由于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科學性、客觀性不強,在高中招生中的實際作用較為有限。目前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中招生還只限于“資格條件”(如指標分配生、推薦生的資格條件)、同等條件下的“優先錄取條件”等,至多只是一個“門檻”,難以真正實現與高中招生的“硬掛鉤”;二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招生錄取依據之一,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中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三是由于初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初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可比性不強,以此作為高中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有失公平。此外,很多初中學校為了確保自身的升學率,增強學校整體競爭力,往往在綜合素質評價上給學生打高分,違背了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掛鉤的本意和初衷。?
風向標:從總體上看,各地對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予以高度認同,認為此舉有利于學校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從具體實施情況來看,由于操作性不強,在高中招生中的實際作用不大。當務之急,必須完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增強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如完善“成長檔案”、“記錄袋”,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中招生錄取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從“軟掛鉤”向“硬掛鉤”的轉變。
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
由高中學校依據學校定位、培養目標、辦學特色等自主制定招生錄取工作方案和學生綜合素質認定辦法,是推進中考改革的一種重要探索,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實踐中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符合高中多樣化發展方向,利于學校特色的形成,也利于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教育主管部門對高中學?!罢猩灾鳈唷钡墓源嬗蓄檻],高中校長對“招生自主權”也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擔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壓力和質疑??赡艿慕Y果是學校仍然將分數作為錄取的標準,改革的意義和作用難以真正體現。?
風向標:在今后的高中招生改革中,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應當成為一個基本方向。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可先行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進行探索實驗,待時機成熟后再行推廣。?
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校?
將優質高中的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是各地中考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此舉有利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緩解小升初擇校壓力,為在薄弱初中就讀的學生提供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
這一政策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分配方式還不完善。目前指標分配的主要依據是初中學校畢業生人數,還有的是根據初中學校的綜合情況進行分配,包括畢業生人數、辦學水平、素質教育實施狀況,往年升入高中的學生數量等。如果單純依據初中學校畢業生人數分配指標,對于那些辦學規模小、辦學水平高的學校顯得不夠公平;二是錄取方式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如果設定錄取分數的底限要求,很多學校由于達到分數要求的學生數量不足而造成指標浪費,使得分配生政策難以按計劃完成,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不設錄取分數的底限要求,只要獲得分配生指標,就能夠獲得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造成學生之間入學成績差異巨大,給高中學校的教育教學造成一定困難。?
風向標:將優質高中的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各地實踐中也得到了很好印證。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應當逐步完善分配方式和錄取方式,合理確定分配比例,在分配方式和錄取方式尚不完備的地區,不宜搞“一刀切”。?
綜上所述,在進行國家層面的中考改革的制度設計時,必須對近年來中考改革實踐中的問題有一個客觀認識和評估,同時充分考慮各地實際,使中考改革真正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考改革的任務非常艱巨。
云南省:推進畢業考中考“兩考合一”?
云南省取消原來的畢業考試和中考,推進“兩考合一”,建立并實施統一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從2009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方案(試行)》,將學業水平考試結果作為高中階段招生的重要依據。從2010年起,取消全省統一中考,2010年、2011年過渡期間的中考,由各州(市)自行命題制卷,按全省統一的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分值、考試方式組織考試。?
云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荚嚳颇抗?1門:語文、數學、外語、思想品德、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其中藝術(或音樂、美術)為學校考試科目,其它為統一考試科目??疾榭颇繛榫C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及勞動技術教育)、地方與學校課程、理化生實驗??疾檗k法由各州、市自行確定。?
各學科學業水平考試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的規定和要求,在學科結束時進行。八年級下學期考試科目為:生物、地理、信息技術。九年級下學期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品德、歷史、物理、化學。體育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4月底前進行。學??荚嚺c考查科目在課程結束時進行。?
點評:水平考試科目多,負擔是否再加重?水平考試重基礎,選拔功能咋體現?在推進“兩考合一”,實施統一的學業水平考試過程中,這些問題無法回避。轉換一下思路,考試形式是否可以更加多樣,不同科目可以分別采用考試、考查和考核等不同方式;考試命題是否可以更加靈活,一張試卷既考查了基本水平,又能體現一定的選拔性,這樣的目標并非不可達成。
濰坊市: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硬掛鉤”?
將紙筆測試無法表達的學生各方面表現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錄取,并且與語文、數學、外語三個主要學科等值對待,是濰坊市中考改革的一個突出做法。?
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包括:三個評價層次、三個評價主體、六個評價維度。三個評價層次是:常規性評價、主體性評價、標志性成果;三個評價主體是: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六個評價維度是:道德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創新與實踐。?
高中學校錄取的基本依據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等級和綜合素質認定等級。高中學校錄取時,根據等級實行組合錄取,即把綜合素質視為一門學科,將其與各學科分成三至五個組合,語文、數學、英語及綜合素質為第一組合;物理、化學及體育與健康為第二組合;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生物及實驗操作技能為第三組合。每一組合內各學科成績可以等值互換;組合之間是否等值互換由各招生學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綜合素質特別優秀的,可以破格錄取。對綜合素質特別優秀的推薦生,根據考生學業水平考試等級、綜合素質等級以及高中學校確定的推薦生錄取照顧政策擇優錄取。?
點評:只有讓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硬掛鉤”,它的實際意義和作用才能真正體現。但不得不承認,“硬掛鉤”其實很難,難就難在它的科學性、客觀性,如果沒有這兩點作保證,“硬掛鉤”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價值。當務之急是要在做好綜合素質評價上下功夫,少一點終結性評價,多一點過程性評價;少一點主觀評判,多一點客觀呈現,讓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真正為社會所認同。
武漢市:從“等級制”回歸“分數制”?
2005年,武昌區作為全國首批17個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之一,在全省率先推出“新中考”,其核心內容就是將分數轉為對應的“位置值”。2007年該項改革在全市整體實施。?
學業考試成績以等級形式呈現,等級以原始分數為基礎劃定。根據招生計劃、各學科特點,在分等的基礎上各科再分若干級,并對每個級別賦予相應位置值。具體地說,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合卷)按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和學科地位劃為A+、A、B、C、D(不合格)五等,在此基礎上又將五等分為A+1、A+2、A+3…若干級,每級對應一個位置值;思想品德與歷史、體育按成績分布和學科要求劃分等級,思想品德與歷史的成績為A、B、C、D(不合格)四等;每等對應一個位置值;體育成績為A、B、C三等,每等對應一個位置值??偽恢弥禐楦鲗W科位置值之和,總位置值小的考生排序靠前。?
盡管等級制淡化了分數,但由于中考的位置值轉換方式復雜,直觀性不強,老百姓并不認可,而且由于中考的位置值與高考分數不對接,增加了初中和高中日常教學的管理難度?;谝陨峡紤],2011年,武漢市對中考成績呈現方式重新做出調整,學生畢業升學考試學科成績由“等級制”回歸“分數制”。?
點評:中考實施“等級制”,常常被人認為“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從“等級制”回歸“分數制”,也就成了一種無奈的選擇。但中考改革畢竟很復雜,改革同樣需要防范“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考試計分、錄取排名,看似簡單明了,但分分計較又能何時了?我們不妨從“分數制”、“等級制”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中跳出來,去找尋一種更為多樣化的考試成績呈現方式。
上海市: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
根據上海市教委關于高中階段考試招生工作意見,招生學校結合學校特色發展需要,自主制定招生錄取方案,按照擇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初中學校推薦或學生自薦的基礎上,由招生學校根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和推薦或自薦意見自主擇優預錄取。?
被高中學校預錄取的考生須參加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錄取總分(即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共6門科目學業考試成績和政策性或獎勵性加分的總分)不得低于市統一劃定的“提前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提前錄取”招生計劃為學校招生計劃的40%,其中推薦生招生計劃為學校招生計劃的30%,自薦生招生計劃為學校招生計劃的10%。承擔“探索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的試點高中“提前錄取”招生計劃可增加到學校招生計劃的50%。?
各招生學校成立“提前錄取”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并公布“提前錄取”招生方案。學校按照招生方案,根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經領導小組集體討論,自主擇優確定預錄取學生。預錄取學生名單應實行兩級公示(由招生學校和市教育考試院中招辦分別公示)。?
點評:構建現代學校制度,必須給予學校更多辦學自主權。正因如此,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應當成為一個改革方向。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誠信體系還不健全,學校行使招生自主權的環境與條件尚不具備。但誠信體系的健全畢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革也不能一味等待,誠信體系建設與制度約束同步推進,擴大學校招生自主權并非遙不可及。(點評:汪明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考的改革走向,影響和左右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因而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結合新課程改革,各地積極開展中考改革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這些經驗與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考改革的制度設計提供了借鑒和啟示。關注成都新東方學校官網,了解最新中考改革動態。近日校慶優惠升級,校慶班三折起,欲報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