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5 21:47:32作者:網絡
所以,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筆者根據多年的幼兒園教學經驗, 就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希望以此有所貢獻。 〔關鍵詞〕幼兒園 教師 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明確指出: 幼兒園以家庭、 社區密切合作, 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 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工作做得如何, 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和今后的健康成長, 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和質量的提高。筆者認為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就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 給予充分的銜接時間 從上大班第一個學期開始, 到進入小學的整個一年時間, 都要作為幼小銜接的工作時間。只有幼小銜接時間足夠充分, 才能做好幼小銜接教育階段中各個環節的銜接。在此期間,幼兒園教師可以帶幼兒去參觀小學, 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使幼兒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適應即將進入的小學教育環境,不但教育效果好, 而且還使幼兒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期待和憧憬。 如果幼小銜接時間過短, 比如一些幼兒園在幼兒將要進入小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 帶幼兒去參觀小學, 這些遠遠不夠。部分家長或教師在銜接過程中急于求成, 忽視了幼兒的可接受性, 致使幼兒在生理、 心理各方面壓力突然加大, 難以適應, 不但教育效果不好, 而且還使幼兒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2 注重教育內容的銜接 幼兒園教師要重視幼兒對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 不但要對大班幼兒的知識技能等進行強化訓練, 更要對幼兒發展同樣至關重要的體育、 德育、 美育、 等方面進行訓練, 特別要重視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在智育中, 重視知識, 特別是數學、 語文知識的銜接, 更要重視學習興趣、 學習能力、 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幼兒園教師可以將小學的學生行為準則解釋給幼兒聽, 為入小學做好準備, 比如:對老師要尊重、 講禮貌, 對同學要團結互助。上課專心聽講、 不許開小差、 玩小動作, 說話等。精神要集中, 回答問題要舉手, 課間要安靜的休息。要求幼兒尤其是即將升入小學的大班孩子像小學生一樣刻苦學習, 更要對幼兒進行應有的教具演示、 圖案色彩、 生動的游戲等教學。同時, 幼兒教師在教學上要嚴格要求自己, 所教知識和技能要規范, 使幼兒養成正確的習慣, 如書寫漢字的筆順一定要正確, 否則兒童進入小學就要面臨糾正錯誤的問題, 那就阻礙了兒童應有的發展。 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師還要和家長進行多溝通, 比如在開幼兒家長會的時候, 要引導家長不但要重視幼兒知識的積累,更要重視孩子興趣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而不要給幼兒灌輸過多的知識, 否則就是拔苗助長, 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本該有的純真沒有, 反而過早的背負上沉重的不該屬于這個年齡背負的負擔。 比如有的家長竟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教給幼兒掌握, 每天在空閑的時候都教幼兒背唐詩宋詞、 背故事、 學寫字, 但從來不讓幼兒玩玩具, 也不讓幼兒參與勞動實踐。這種情況會導致幼兒在剛入學時感覺很輕松, 老師教的都會, 于是上課不專心, 做作業不認真,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內容的加深, 難度的加大, 許多孩子就出現了適應困難, 出現 “厭學” 等問題。因此, 幼兒園教師要引導家長更新教育理念,不但要關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 更要重視社會實踐方面的培養, 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4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剛入園的幼兒個性強、自理能力較弱、情緒不穩定, 而進入小學后, 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 老師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 幼兒以游戲為主的活動逐漸改變為以學習為主的活動, 課后還要復習、 預習做作業。另外,學習以口頭語言為主改變為書面語。剛剛由大班升入小學的幼兒心理情緒必定會受到影響, 由于從幼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協調工作被忽視, 新生入學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學習壓力、 交往壓力, 甚至難以適應小學學習生活, 出現種種逆反心理。所以, 作為幼兒園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獨立的自理能力?,F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 我在教學中經??吹揭恍└改?, 孩子上學了, 還要一口一口給他喂飯, 作業做完了, 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門總是幫著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 就有父母的身影。而孩子在幼兒園里, 過的是集體生活, 整天都和老師在一起, 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難。如穿衣服、 系鞋帶、 入廁等, 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 但是進入小學后, 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 像系鞋帶、 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 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動作慢、能力差, 必然會影響他的學習。所以, 在幼兒園期間,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獨立的自理能力, 比如像系鞋帶、 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一定要試著讓孩子自己來準備, 只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自理生活習慣, 才能使幼兒在進入一年級之后能夠更快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 幼小銜接不應該是幼兒園的范圍, 更不是小學的范圍, 幼小銜接恰恰處于一個中間范圍, 所以, 作為幼兒園教師, 我們不但要教授幼兒知識, 更要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小銜接要銜接知識, 更要銜接能力, 授之以魚, 更要授之以漁。這樣幼小銜接班,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學前班, 才能使幼兒既掌握了知識, 更鍛煉了自理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樣的幼小銜接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2 楊燕.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 2007(4) 3 謝廣田.幼小銜接: 突變·減坡[J].幼兒教育, 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