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熱是經濟潮的產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少聽說補課一詞。隨著招生制度的改革,人" />
更新時間:2021-08-23 03:28:27作者:admin2
此問題是多層面的,不是一兩句就能說清的,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社會潮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補課熱是經濟潮的產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少聽說補課一詞。隨著招生制度的改革,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加強,以經濟為中心的大潮涌起,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子女大都是一家之寶,家長的一切希望都押在了子女身上,唯恐輸在起跑線上,難以耀祖光宗。為讓孩子出人頭地,競相給孩子加班加點補課,于是就催生了補課熱,給校外培訓機構鋪就了升財之道,富有經濟頭腦的補課機構,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發現了商機,如魚得水,推波助瀾,激起了廣大年輕家長拼命拿錢為孩子鋪路的熱情,企望靠高價為孩子找高水準的培訓班,給孩子補腦,補課,提分,以期達到速成快捷高效高分的成績。提高孩子的競爭力,以便在起跑線上略勝一籌。培訓機構更是迎合其心理需求,投其所好,水漲船高,抬高身價,盯著家長錢袋,變著花招,忽悠家長,愿者上鉤。而中國人又有隨大流,跟風跑的習性,以致家長有權的拼權,有錢的拼線,沒權沒錢就拼力,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補習班。以求心理攀比的平衡,導致惡性循環,富比窮攀。
我親見農村奶奶揀廢品,也給孫女交補習費。一切投資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其結果,掏空了家長的腰包,壓垮了孩子的身心,負越減越重,錢越掏越空,天譴人怨,民怨沸騰,自燒開水煮自己,結果還怪水太熱。
誠然,搞亂了社會秩序,顛倒了教育的本質。教育本來是公益性、公平性的智力開發,現在卻成了功利性,資本性的銅臭競爭,都是利益惹的禍。公益教育是慈母,擠出純奶為育兒;培訓機構是保姆,毛孔里流的都是孩子的血,一切為賺孩子的錢。教育名稱相似,本質卻截然相反。是教育資源不均等,資本化帶亂了教育節奏,有錢者領跑,無錢者無奈跟風,有償補課已成新潮流,富人歡喜窮人愁。
國家若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必須讓教育回歸公益性的初心,審時度勢,下猛藥治理教育亂象,順民意,得民心。
然而,要剎住這一歪風,非一時即能奏效,任何習慣行駛的列車都有著巨大的慣牲。樹欲靜而風不止。居于現狀,只要升學論分數,補課之風就難以杜絕。你有關門計,他有跳墻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買就有賣,有市場就有交易。該補課的孩子,依然要去補課,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自愿交易,你能把他怎么著呢?只不過,換換門牌,變變名稱而已,或明或暗,或公開或地下,要想做交易,是很容易找到渠道的,辦法有的是。自古就是捉不盡的虱子,抓不盡的賊,更何況政府允許有資質的培訓機合法化,法律的擦邊球,各行各業都有人打,怎么可能堵死補課這一行呢?
有償補課,在經濟社會已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頑疾,是一種極復雜的社會現象。僅靠制訂一項政策,發發通知,想一下子根除,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只要政府出重拳治理,全社會通力合作,細排查,嚴督辦,一定會見成效的,還教育一片凈土將為期不遠,全國人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