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游戲為主到以學習為主,從幼兒園教室里有活動區域,到排排坐的教室布置,從個性化活動到集體活動,從單一活動到綜合性活動,從有老師細" />
更新時間:2021-09-10 00:54:35作者:admin2
升入小學后,對孩子來說,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從以游戲為主到以學習為主,從幼兒園教室里有活動區域,到排排坐的教室布置,從個性化活動到集體活動,從單一活動到綜合性活動,從有老師細致照顧,到在校期間完全自理。
由于小學初期,知識還比較淺顯,而且從長遠的影響來看,掌握知識的習慣很重要。所以幼升小,良好習慣的養成,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是習慣的養成。
具體來說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交往習慣。
學習習慣:1、傾聽習慣,尤其是專注傾聽。有一首兒歌可以概括:心靜手定專心聽,眼睛跟著聲音走,腦子隨著問題轉。由于小學一節課40-45分鐘,所以能靜下來聽非常重要,決定了孩子能吸收知識的多少;以及課后有什么任務需要完成。
2、表達習慣。學前就可以多讓孩子練習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切中問題的表達,比如講學校的經歷,趣事等,學會完整復述學校任務。另外,要注意提醒孩子溝通表達時要看著對方,面對面,而不是一邊說一邊干別的或者眼睛朝別處;并且學會禮貌用語,在集體生活中也很重要。
3、閱讀習慣。除了在家要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還有告訴孩子學習一頁一頁的看書,而不是胡亂翻書;遇到問題輕聲問老師和同學,閱讀后把書放回原處,可以和別人分享,利于吸收。
生活習慣:1、管理好自己物品。小學一天要上多門課,書本文具比較多,要學會分門別類的整理,而且動作要比較迅速;有的小朋友進入小學會丟三落四,比如常常不是丟了筆橡皮,就是落了水壺等,提前培養這種自己的東西要管好的意思很重要。
2、上衛生間。因為孩子比幼兒園更大了,性別意識更強,而且衛生間的設置也和幼兒園不同,另外因為課間時間緊張,所以這方面也要提前準備:男女廁所要分開,等候排隊不擁擠,便入坑,紙入樓,便后要洗手。
交往習慣:概括來說就是:不傷害自己,會保護自己,不打擾別人,不破壞環境。
重點是要學會不要太任性,不打擾別人;做錯事要真誠道歉;要懂得保護自己,有權要求別人道歉,反擊;拿了東西放回原位,誰先拿誰先用。
總之,孩子應該學會人際交往中懂得尊重和感恩,有耐心,會一些處理沖突技巧,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此,總的來說,幼升小的家長提前幫助孩子做一些知識的儲備是有必要的,但是好品質和習慣的養成比知識更重要。
歡迎關注“嘉媽Jane說”: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北師大應用心理碩士,美國正面管教講師,親子閱讀金牌導師,專注家庭教育。歡迎您來交流兒童心理、親子育兒、家庭關系等家庭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