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16 08:28:18作者:網絡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不想起床,看到漂亮的玩具就想要,看到雪糕等零食就想吃,喜歡和小伙伴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尤其是對兩三歲的孩子,還那么小,自我意識才剛剛形成,不過,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能力培養。
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在美國威斯康星青少年PGA比賽之后幾個小時,當場比賽的冠軍、一名14歲少年吃驚地發現自己的球包之中多了一根球桿,他連一分鐘都沒有猶豫,就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決定——取消了自己的參賽資格,并退還了所獲得的獎杯。
這個行動在外人看來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首先,作為一個普通的青少年,他要在外人并不知曉的情況下,主動承認自己觸犯了規則;其次,他還要將已經到手的獎杯退還。而這名少年的舉動,令他的父母感到非常驕傲。
高爾夫運動區別于其他競技體育項目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沒有裁判監督的情形下進行。它完全依靠運動參與者自覺遵守相關規則的誠實和信用。
如果孩子們從小就能夠遵守在球場上的規則和禮儀,相信他們長大后也一定會遵守社會規則,嚴格自律,努力上進。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培養孩子的自律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適當的延遲滿足心理學實驗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在寶寶6~12個月,而4歲則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從孩子很小時家長就要有這種意識,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欲望的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養寶寶抵制誘惑、克制自己的能力。一次,我帶元寶去動物園玩,當天他已經買了個水槍玩具了,后來又看見一個老虎公仔,孩子拿起來愛不釋手,我告訴孩子,每次進來最多可以買一個禮物,孩子撅著小嘴不開心,但我就是不付錢,孩子戀戀不舍的放下跟我走了。等到隔了幾個月的一天,我又帶他去動物園,而寶媽則帶姐姐去隔壁的歡樂世界玩,孩子進了商店抱住他心心念念的老虎公仔說要買,我立刻爽快的答應,后來,寶媽帶姐姐買禮物時,買了兩頂老虎帽子,在出口我們聚在一起時,寶媽拿出送元寶的禮物時,元寶死活不要,說自己已經有了一個了,不能再要了。這件事過后,元寶去商場時再也不吵鬧著要很多東西了,每次都是一個禮物就夠了,只要家長在生活中多注意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欲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會慢慢養成的。
良好的時間管理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良好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比如看電視、上網玩游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現在元寶看小豬佩奇時,我一般都和他約定只能看四集,看完了就關電視,孩子遵守的很好,每次看完都會喊爸爸關電視啦,然后就去干其他事情。
遵守社會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比如在紅綠燈口,在旅游景點,在超市買單等等都需要排隊,這段時間,元寶在小區里喜歡和我玩一種叫紅綠燈的簡單游戲,幾個孩子騎著自行車繞圈,當經過我時,我會拿樹葉做道具,綠色的表示綠燈,孩子們可以通過,紅樹葉表示紅燈,不可以通行。對闖紅燈的孩子,我們給予一定的懲罰,孩子們樂此不疲地和我玩這個游戲,同時讓孩子從小明白遵守規則的嚴肅性。
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家長針對自己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在進行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反復的情況,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咨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