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18 11:21:46作者:網(wǎng)絡(luò)
如果你是一位新手媽媽,面對剛出生的孩子,正忙得手足無措,哪一天卻察覺到孩子好像有點過動的傾向,坐不住定不下心來,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勁。然而,盡管如此,孩子還是有希望的。因為3~6歲還有許多修正的機會。幼兒后期充滿了專注集中就可以達到正?;哪芰?。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想主導(dǎo)自己的行動,所以會很積極地去學(xué)會行動的方法。在這段時間,把這股力量的方向?qū)蛉粘I钪惺呛苤匾?。在這里介紹一位母親,她以“讓孩子幫忙做家事”的具體方法來實踐引導(dǎo)孩子。這里所介紹的“阿哲媽媽”,過去曾是我的學(xué)生。她是個求知欲很旺盛的女性,她最初的挑戰(zhàn),就是要“駁倒張老師”。她懷著這個目標很熱心地聽我的課,不知不覺中卻被蒙臺梭利教育給迷倒了。大學(xué)畢業(yè)后,她進入東京國際蒙臺梭利教師培訓(xùn)中心,學(xué)習(xí)“蒙臺梭利方法”的完整體系的教育。之后,她擔(dān)任蒙臺梭利教師工作了好幾年,然后結(jié)婚當(dāng)了母親。兒子出生后很像這位有骨氣的媽媽,從嬰孩時期開始就是個好奇心旺盛的小寶寶。睡覺對他來說好像是一種浪費,每天睜著大眼睛不睡覺,仿佛想要做些什么?!鞍⒄軏寢尅泵刻旄@個不睡覺的小寶寶串門,可以說筋疲力盡。只要看到她不耐煩額頭冒青筋的樣子,就可以知道她是多么的辛苦了。不過阿哲媽媽成功地把育兒的辛苦轉(zhuǎn)換為喜悅。她將從蒙臺梭利教育所學(xué)來的東西,巧妙地運用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看到孩子的反應(yīng)就感動,就喜樂。阿哲媽媽在公園和孩子互動的悠閑神情,總是讓公園里其他媽媽留下不可思議的印象。發(fā)現(xiàn)阿哲媽媽與孩子的對話與眾不同的其他媽媽們,慢慢地來與她攀談進而熟識起來,有時也會來到阿哲媽媽的家中,要阿哲媽媽借她們看她為孩子制作的各式各樣玩具,同時也學(xué)習(xí)“觀察孩子的方法”和“幫助孩子的方法”。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阿哲媽媽為媽媽們開放自己的家,并且取了一個名字,叫作“兒童工房”。她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場所,讓孩子們有一個從事“自己成長所需要的工作”的地方。在孩子們默默地做“自己成長所需要的工作”的同時,媽媽們就向哲美學(xué)習(xí)“幫助孩子”的訣竅和重點?!爸г齼骸钡膱鏊瓦@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今天已見到確實成效。這里所介紹的是阿哲媽媽平常寫給這些媽媽的一份通訊,是有關(guān)在家中幫忙做家事的事。由于阿哲媽媽是把她日常生活中實際所做的事與大家分享,所以任何人看了都可以得到啟示吧!她寫那封信時,兒子已經(jīng)5歲,這篇文章是以孩子在家中“幫忙做家事”做范例所寫的故事。早上的準備我在孩子2歲半的時候立了一個小小的目標。那就是在他去讀幼兒園以前,要學(xué)會早上起床可以自己換衣服(包括扣扣子、拉拉鏈、別上安全別針、疊好睡衣),而且可以自己來準備早餐。也就是出發(fā)至幼兒園以前的準備,他可以自己做好。一般家庭都會想:“去幼兒園之后,老師自然會教的啦?!倍⒉惶貏e在家里教孩子,又或以忙碌為由,三兩下地幫孩子做完所有的事。如果這樣的話,孩子不管到幾歲都不會自己做。因為他會錯過這段快樂學(xué)習(xí)事物的時期。只要一過4歲,孩子就會想“還是媽媽來幫我做比較快”,自己就不會想去做了。從小都是媽媽幫忙做好,不用自己動手做的孩子,會對自己穿脫衣服時笨拙的雙手感到不耐煩,也覺得自己動手是很麻煩的事。特別是扣扣子和系鞋帶。媽媽不能把孩子當(dāng)成機器人一下子要他做這個,等一下做那個(如果這樣,孩子會變得什么都不想做),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行動。當(dāng)他落后時,可以問他:“接下來要做什么呢?你知道嗎?”“今天媽媽什么都沒說,你知道該怎么做嗎?”“要準備的東西有三樣,你猜是什么呢?”等等,以問答的方式快樂地進行,不知不覺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做好了一被夸獎一表現(xiàn)得更好。由于從小我就讓他們自己去想接下來要做什么,所以5歲的孩子在準備早餐的模樣,是很精準的。寒假時的三餐烹調(diào),也是孩子應(yīng)該做的事,然后,兩人合力完成。因為我是以“幫助孩子可以自己做”的心態(tài)教他的,諸如這樣幫助小小孩的情景,在蒙臺梭利學(xué)校是常可見到的,譬如說:當(dāng)兩歲的孩子困難的作地圖拼圖時,一般體貼的大哥哥大姐姐會幫他們撿起來并且?guī)退麄兪帐?,不過,在蒙臺梭利學(xué)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會說:“這是在哪里的呢?應(yīng)該是在這邊的,放得進去嗎?”然后開始教那個孩子。像這樣自己去思考、準備早餐,不是到了5歲一下子自然會的。必須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讓孩子一點一滴地去思考、自己去完成,累積這樣的經(jīng)驗是很重要的。料理過了1歲,孩子很喜歡在廚房玩。他會打開梳理臺下面的門把,把鍋子、醬油等拿出來、發(fā)出喀哧喀哧的聲響。從那時開始我就讓他們熟悉做菜這件事。在他們很愛去碰調(diào)味料的瓶瓶罐罐時,我就叫他們當(dāng)調(diào)味料負責(zé)人,“接下來請把油拿給我!”“哪一個?”“這個嗎?”這樣過了不久,他們就記得油是哪一個,并且會使出全身的力量搬過來給我。再來是自己要喝的東西自己倒。剛開始(2歲前)我是扶著他的手來倒,從3歲左右起無論什么飲料他都可以自己倒了,而且不會弄灑?!暗?,注入”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動作,因為它需要手腕的柔軟度、手眼的協(xié)調(diào)、量的移動以及力的調(diào)節(jié)與控制?!暗埂痹谒凶霾说膱雒嬷卸加谐霈F(xiàn)的機會。如果這個動作做得好,做菜的過程就會很順利,很少失敗,而且又很快樂,便會愈做愈好。我家的孩子過了1歲之后,也就是可以走得很穩(wěn),常走到我身邊來擾亂的時候開始,我就讓他們一步一步地學(xué)做菜,我在此介紹讓他們做沙拉的例子。當(dāng)我在做沙拉時,怪獸來了(我家孩子),我把蒸好的馬鈴薯給他一個,準備一個裝皮的容器,先剝馬鈴薯的皮給他看,然后交給他做,在他一邊流口水一邊剝的時候,我在旁邊已剝了二、三個。我會夸獎他說:“做得很棒噢。”或教他“你抓住這邊看看!”或是問他:“皮要放在哪里呢?”剝好的馬鈴薯和皮要如何來分類,可以交給孩子去判斷。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愉快的挑戰(zhàn),也是讓他們愿意做到最后一個步驟的重點。同時,這也是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并且持續(xù)做一件事的訣竅。孩子得到要領(lǐng)以后,剝的個數(shù)也慢慢增加,到后來,他們剝完所有的馬鈴薯時,會很有成就感:“全部都是我剝的!”不僅是剝皮,大概在1歲10個月左右,我就開始讓孩子有少許機會用菜刀切菜。孩子還沒力氣去切會滾來滾去的圓柱體或長長的蔬果,所以大塊的菜由媽媽來縱切,小片的就交給孩子。孩子切的量,剛開始只有很少,切得不錯以后再慢慢增加。接下來如果慢慢地把“工作”交給他們做,他們就不會只執(zhí)著在“切”的動作。至于菜刀的用法、握法、該怎么切、要怎么壓住材料、切菜的準頭等,每一個動作,都要分解開來用很慢的速度做給孩子看,讓孩子容易了解,并且看得很清楚。同時在做示范的時候,不要嘀嘀咕咕地說個沒完,應(yīng)注意孩子有沒有看清楚,盡可能控制不要說太多話。當(dāng)然在教孩子菜刀的用法時,也要很清楚地告訴他們菜刀的“危險性”。我想在孩子10歲以前,至少可以學(xué)會10種以上的餐點做法。哥哥目前會做的有煎蛋、土司料理、松餅或煎蔬菜餅等,只要看分量自己就會做?;蛟S這樣說有點過分,不過我認為,若是放孩子獨自一個人在家里,他能自己做東西來吃,或是雖然功課成績不好,但會自己削蘋果皮、開罐頭,這樣該有多棒啊!會做菜的孩子,有專注的集中力、做事又有條不紊,這才是真正頭腦好、聰明的孩子,不是嗎?等到會認字,也會自己去量分量時,我想可以畫圖為他準備好做菜的順序。到現(xiàn)在為止,我的孩子都是用身體來記憶的。有時候,我會像大廚師在教弟子一樣催促他:“做菜要動作快,有條不紊,要不然菜就要燒焦了!”盡管如此,他還是想做得不得了,總是高興地和我一起做。因為做了菜之后,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食物,可以很得意地對大家吆喝“開飯了”;還有最后大家發(fā)出“好吃!”的贊美聲,使他對做菜樂此不疲。上一個寒假時,我想寒假只有兩周那么短,如果不做點什么事的話,一下子就結(jié)束了。所以就決定做“菜”。我心里決定“每天都和哥哥一起來做”。為了讓他做得輕松愉快持續(xù)不斷,就算菜色少一點,或他不會做比較精致的菜也無所謂??傊?,就是盡可能選擇可以做得很愉快的菜(像煎蔬菜餅等)。還好,為期兩周的寒假,過得又充實又愉快。因為每天都在做,孩子的手藝還真的進步不少呢!畢竟,做菜這件事“習(xí)慣成自然”,我深刻感受到了!幫忙擺碗筷及擺上飯菜吃完飯之后,我讓他們收拾碗盤(因為吃完了不必擔(dān)心會弄灑)。做得不錯之后,就讓他拿還有剩飯的碗(從不容易倒灑打翻的東西開始),然后是菜,最后是有湯的東西(容易弄灑的東西)。現(xiàn)在小孩(2歲2個月)要喝牛奶時,自己會拿杯子倒牛奶。他會很小心地把杯子端到桌子上。一天有重復(fù)五、六次的機會。他就像在“線上步行”(注:所謂“線上步行”是蒙臺梭利教育中所實行的練習(xí)。以正確的姿勢走在線上。有時配合著音樂,有時手上拿著東西、頭上頂著東西,以正確的姿勢慢慢地行走)一樣,端東西時總是穩(wěn)重謹慎。最喜歡幫忙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自信,可以自己去想、自己去行動,覺得“自己什么都會做!”這個時期可以成為“行動的主角”,因此我們要利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狀況,尤其“讓孩子幫忙做家事”是相當(dāng)重要的機會。我想只要你看到孩子們在“兒童工房”里的貼心時間幫忙的情形,就可以明白他們是多么喜歡幫忙參與了。他們用力地擦桌子、打開桌巾、用注壺倒牛奶、發(fā)盤子、用夾子夾點心,把毛巾卷起來、用掃把掃掉地上的點心屑等等。該怎么樣交給孩子去做呢?有以下幾點訣竅:(1)準備孩子很高興而且很愿意去做的小尺寸毛巾或掃把等。(2)第一次做給孩子看的事物,必須要在他的面前讓他看清楚做法后,才讓他做。例如:我用注壺倒東西的時候,總是在孩子的眼前慢慢地、重復(fù)地做給他們看。(3)之后再一點一點地加困難的動作。有的父母親感嘆自己的孩子“不會整理”、“不會自己穿衣服”,那是因為在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期”,沒有“幫助他自己做”的緣故。只要是人,每一個人都想成為“自己行動的主人”,誰都不想被人家命令去做事。調(diào)整隨意肌運動的幼兒期,正是要照自己所想去行動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們非常努力地嘗試做各種動作,達到自己完成的地步。這是自然賦予人類自立的機會。希望我們都把握這個機會!誠如孩子在某個時期對收拾整理很感興趣一樣,他們也有段時間對自己換衣服感到非常有趣。當(dāng)他們對紐扣感興趣(2歲左右),以及什么都想模仿媽媽的時候,就可以幫助他,讓他學(xué)會自己換衣服。一開始可能很花時間,但只要你幫他自己做的話,就會愈做愈好,等他做得很好時,就一點也不麻煩了。而且孩子對有趣的事學(xué)得也快,不用很費勁地很快就能學(xué)會。當(dāng)他可以自己做時,就能產(chǎn)生“自信”。朝著“自立”成長的孩子,“自信”是最大的禮物。孩子能夠享受和你一起做事的時光,只有現(xiàn)在!孩子從小就幫忙做家事,最近的狀況如下:(1)下雨之前,他會幫我把衣服收進來,把收進來已經(jīng)干的衣服,很整齊的疊好。(2)最近包辦洗所有的碗盤。在他剛開始想洗碗盤時,我教他盤子的放法、湯匙和筷子的方向和位置、不要浪費水、動作要快等,現(xiàn)在他可以做完而且做得很好。在這之后,不管碗盤再多,我都可以很安心地交給他,因為他已經(jīng)可以做得很完美。(3)早上起床,自己換衣服,疊好睡衣,拿出面包放進烤箱,轉(zhuǎn)動時間鈕、在烤的時候準備奶油或盤子、抹上起司或果醬,倒好牛奶,然后叫大家吃早餐。(4)自己折好手帕和衛(wèi)生紙,放進口袋,自己把名牌用安全別針別在衣服上。在他自己做的那段時間,我就去晾衣服或做便當(dāng)。兩歲的女兒有時會早起,有時起得晚就自己一個人吃。她把面包放進烤箱,旋轉(zhuǎn)按鈕(我會確認烤的時間),然后她會告訴我“已經(jīng)叮――了喲!”,我?guī)退贸鰜?只幫到這里),她自己涂上奶油?;蚴亲约喊哑鹚酒旁谕了旧厦?。如果吃的是日本式的早餐也是一樣,打蛋、撒芝麻、舀味噌湯等等,有很多事都是孩子可以幫得上忙的。寫了這么多“幫忙做家事”的種類,并不是說我的兒子每天都做那么多。就像在“兒童工房”里的孩子自由地從架上選擇“工作”一樣,當(dāng)他們對某件事感興趣時,就會去做他們想做的事。這才像個孩子。現(xiàn)在他最喜歡做的就是“洗碗盤”和“飯后的收拾”。讓孩子自己想接下來該做什么阿哲媽媽的信中所談到她這段時間個人的實踐經(jīng)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位媽媽的目標在于“孩子透過幫忙可以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白约核伎?,自己行動”正是幼兒后期的孩子從生活中自己做、自己靜忙當(dāng)中學(xué)會的。接下來所介紹的這位媽媽,在認識蒙臺梭利教育以前,當(dāng)孩子表示想幫忙的時候,她會把孩子趕走,并且對他們說:“你們不來幫我做就是幫大忙了,到旁邊去!”事實上,在孩子3~6歲的時候、如果大人不把一件事的意義和順序傳達給他們的話,孩子真的只會愈幫愈忙。這位母親自從認識蒙臺梭利教育之后,開始重視孩子的每一個行動,同時,也開始給孩子們幫忙的機會。借著這些過程,她發(fā)現(xiàn)她的孩子改變了,他們變得會“自己去想接下來要做什么,也會自己去行動”。我一直都是一邊工作,一邊自己帶孩子。但是我只是照顧他的吃穿,至于這個孩子現(xiàn)在想做什么?現(xiàn)在對什么感興趣等,我根本沒多余的時間去想。孩子是我在認識蒙臺梭利教育后才生的。照顧他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蒙臺梭利所說的敏感期,于是我舍棄以往的態(tài)度,用新的方法來對待孩子。譬如說,回到家要漱口洗手。我現(xiàn)在才知道二歲左右的孩子喜歡一而再、再而三的玩水洗手,可是以前我卻沒有耐性等他們“快點!快點”,“不快點洗,我沒時間準備晚飯了噢!”老是急著催促他。肥皂也是數(shù)“1、2、3”就把它搶走,不讓他自己來。但是現(xiàn)在我對兩歲的孩子卻不一樣,我?guī)退麥蕚淞艘粋€小椅子,讓他可以自己開洗臉臺的電燈開關(guān),以及夠得到水龍頭,擦手毛巾也掛在他的手可以及得到的地方。然后我跟他說:“洗好了,叫媽媽?!本碗x開他旁邊,一邊做其他事,一邊探頭看他做的情形。我看到這個小兒子在手上打上一層又一層的肥皂,然后放水沖走,一次又一次地反復(fù)在做著。最后滿足了,倒掉(放掉)洗臉盆里的水,關(guān)上水龍頭,最后關(guān)上電燈,然后來跟我報告:“媽媽,手手,洗好了!”接著就去玩了。其他的事也是一樣有一天我在削蘋果皮,6歲的女兒說:“我想削削看?!蔽乙郧皶f:“太危險了,長大再說!”但是現(xiàn)在我卻能對她說:“你看噢!要這樣削!”慢慢地把水果刀的用法做給她看。在女兒開始削時,我在一旁靜靜地等著??吹脚畠合魍陼r滿足地說:“我削好了!”雖然能吃的地方已所剩不多,但我也跟著開心起來。對于我自己可以做到在一旁靜觀等待,自己也很高興。記得我的兒子在3歲到6歲時跑來跟我說:“媽媽,我想幫忙!”我還對他說:“你滾到一邊去,你不來幫我就是在幫我了!”多么冷淡又討人厭的媽媽啊!不過現(xiàn)在我會邀他們:“要不要擦桌子?要這么擦!”于是兒子以非常認真的表情擦桌子,然后帶著滿足的表情說:“擦好了!”在倒麥茶時,以前兒子想要自己倒時,我就說:“會灑出來,不行!”如果他不聽自己去倒,結(jié)果灑出來的話,就責(zé)怪他“我不是說了不行嗎!”令他十分沮喪,使得他不得不說:“媽,你幫我倒!”現(xiàn)在我改變了,我會說:“要這樣倒,你要不要做做看?”或者“灑出來了嗎?用抹布擦一擦?!焙⒆觽冏约簼u漸地會自己想,接下來要做什么呢?不再每件事都來問我了。希望大家注意最后一段話――“會自己想,接下來該做什么呢?不再每一件事都來問我了?!焙芏鄫寢屧诹R孩子時的口頭禪是“不要每件事都來問我,你不會自己想想看啊!”但是,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是誰的責(zé)任呢?要是他想自己做,卻不知道該怎么做時有人教他,就不會變成一個無法自己思考,無法自己去行動的人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