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1-18 16:08:45作者:佚名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研究生一開始可能精力充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感到身心越來越疲憊,感到緊張,擔心自己很快就會忘記所背的內容,產生放棄的念頭。等等2024年考研奶奶,其實這很正常。在結果出來之前,每個人都會有焦慮和無助的時刻。
一位湖南男孩四次考研最終考上夢想學校的經歷或許對大家有所啟發。
他叫小康,是一個家庭出身普通的農村男孩。當他考上大學時,他的一部分學費是由祖母籌集的。當時,他說,“她堅持用幾十塊零錢湊了學費的孩子走出了農村,成為了集團里的第一個大學生。”他的網絡頭像是他和奶奶拿著錄取通知書并排站著。
他的本科學位來自“雙非”院校。本科畢業后,他一邊工作一邊考研。他的目標非常明確。他想進入最好的學校。
2020年他申請了北大,最終考了383分,而北大分數線是386; 21年轉學到清華,考了376分,后來以3分落榜; 2022年,他考了375分,剛剛夠過清華分數線,但復試沒有通過。
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他反復告誡自己,“失敗一萬次是難免的,但成功一次就是天大的福分”。
在這個屢戰屢敗的過程中,他被質疑和嘲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也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擇校猶豫不決。尤其是在第一戰失敗之后,周圍的人都對他表示懷疑。他對二戰并不樂觀。那時,沒受多少文化教育的祖母一直鼓勵和支持他。
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愿望極其迫切,所以他堅持、堅持到了最后。
這些是他做的筆記。書上密密麻麻地涂滿了各種顏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用過很多次了。紙張看起來很委婉,有點舊了。
2023年,他考了378分,清華大學(國立中學)373分。他四年來首次突破得分線,盡管他只超出了5分。
這是他四年的考研成績。他們看似平靜、簡單,但這對他來說卻是千余日的辛苦,是無數辛苦的日日夜夜。
今年4月,他收到了清華大學第一志愿的錄取通知書,終于要讀研究生了。此時,他的高中朋友即將博士畢業,大學朋友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并請院長看完文章,他的很多研究生都快畢業了。他在為他們高興的同時,也為自己高興。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花開就行。他認為生活是合理的。如果他失去了熱情,他會想辦法找回來。他必須永遠忠于自己,相信自己。
當他收到通知時,他說他“得到了他的月亮”。能升起月亮的身軀,必承受無數的日落。
他站在清華大學門口,就像一個從遠方來的旅人,正滿懷激情地奔向另一個遠方。周圍昏暗,前方燈光閃爍,就像一個寓意美好的故事。
開學前,奶奶輕聲對他說:“奶奶送你東西。”然后從身上拿出一張存款單。他無法擺脫它。那是一張期限為三年的存款單。他不知道奶奶攢了多久的錢。他只知道奶奶種了一些菜,養了一些雞鴨。她經常把這些東西賣掉換錢,平時也很節儉。
他曾表示,支持他考研的,是他的出身,是他的初心,或許還有奶奶的信任和愛。
這就是小康的考研四戰之路。
今年考研人數比去年減少了36萬人,但競爭依然巨大。候選人的準備過程一定很艱難。有時他們難免會感到焦慮和困惑。當你無法繼續學習的時候,你可以像小康人一樣思考一下自己的初衷。找一些事情來激勵自己,告訴自己不要停下來2024年考研奶奶,不要害怕困難,然后相信自己能做到。
祝愿明年每個人都能得到屬于自己的月亮。
(圖片來源于網絡,因侵權已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