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26 12:38:30作者:網絡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一、課題的提出
縱觀國內外和省內外關于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踐和探索,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果。但在學科教學中將如何進行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成型的、可借鑒的教育模式,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論述,缺乏實踐意義。一線教師在上課時如何進行操作仍然把握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口頭上,實際效果不好。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種形勢下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民主的氣氛將有利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個基本維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屬心理的范疇,因此,基礎教育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2、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學生心理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3、構建符合我鎮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教育模式的需要。目前我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校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亟待全面發展和提高。為了全面提高我鎮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形成合力,形成以中心教研站為核心的輻射全鎮的網絡,以點帶面,整體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實驗的方法和原則
(一)實驗的方法
1、變量實驗法 包括操作自變量、選定因變量、控制無關變量。
2、文獻法 通過報刊、書籍、網絡等檢索搜集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并加以分析、研究,提煉精華,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科學性。
3、分析研究法 在實驗過程中,合理運用測量、測試等問卷形式,通過分析研究獲取實驗的相關數據,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4、典型案例法 加強各校實驗班的管理,及時發現典型,總結成功經驗,由點及面,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
(二)實驗的原則
1、面向全體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普遍性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協調發展,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學生主體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通過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來訓練自我、優化自我。
3、點面結合原則。集體活動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全體參與個別對待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受到適當的教育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4、協同工作原則。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角度、多層次的協同工作,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5、針對特點原則(或因材施教原則)。和其他教育一樣,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三、實施的基本途徑:
1、建立組織機構。
成立了兩個小組:以教研站站長、部分骨干教師組成的領導小組;以各校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實驗小組。分工合作,搞好本課題實驗。
2、抓好兩個層次的隊伍建設。
提高層——市區級骨干教師、各校實驗教師。要求自加壓力,主動承擔課題的實驗工作。逐漸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普及層——各校學科教師。要主動完成課題組交給的各項實驗任務,加強實驗,總結經驗。
3、建立評比交流機制。在實驗過程中,教研站適時組織學科教學教研工作,在講座的基礎上,搞評比、競賽。不斷加強各校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實驗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捷徑可走,為了探索出適合我鎮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們努力加大了教科研力度。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活動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主陣地。為了保證活動課的質量,我們采取了“一定二學三評比”措施:
(1)“一定”即規定活動課的時間。為了保證活動課能順利開展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各校做了硬性規定,每周三下午第三節為心理活動課時間,雷打不動。要求教師做到“三有一寫”即有計劃、有備課、有總結、寫隨筆。
(2)“二學”即組織學習。一是組織學習外地經驗。為了搞好這項工作,課題領導小組先后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心理活動課,同時從外地借來活動課錄相帶,組織教師一節一節觀看,及時點評,摸索活動課的路子。二是組織學習省心理教育自讀課本,聘請區教研室的心理教研員做教材輔導。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和重點訓練項目。充分利用省心理教育自讀課本,上好每節活動課。
(3)“三評比”即組織教案、活動課、課后反思評比。每學期組織一次教案、活動課、課后反思評比活動。特別是活動課的評比,無論學校事務多忙,都雷打不動地組織心理活動課評比。每聽一節課,由教師談設計,找不足,寫感想,寫隨筆,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提高了教師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施教能力,同時從不同角度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2、營造健康心理生活的課堂
學生喜歡在一個安全的課堂環境里學習,這個環境一定是平等、寬松、民主、和諧的。在這個環境里,與同學、老師甚至教材進行對話,講錯了沒有關系,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不認同老師的意見不會受批評,對教材有異議也沒有人指責;當學習遇到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當取得成功時會得到誠摯的祝福,當標新立異時會得到大家的喝彩。在這樣的環境里,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是一種迫切的愿望,于是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