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0 21:58:34作者:佚名
學院設有1個自設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即媒介與文化產業;同時擁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分別是新聞傳播學和戲劇與影視學;此外,還設有1個專業碩士點,即新聞與傳播;在本科教育方面,學院開設了5個專業,包括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以及播音與主持藝術。
學院擁有新聞、廣播電視、廣告以及數字傳播等系別;同時設立有新媒介與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融媒體發展研究院、江蘇對外傳播研究院、建設性新聞研究中心等多個校級研究機構;此外,還成立了“傳播與社會治理”團隊、“傳播與文化認同”團隊、“科技傳播”團隊,其中“傳播與社會治理”團隊更是榮獲了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的稱號。
江蘇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即傳媒與文學實驗教學中心,設施完備,包括演播廳、攝影棚、錄音棚、新媒體實驗室、播音主持語言實驗室、電視攝像實驗室、計算機圖文設計實驗室、電視鑒賞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達芬奇影視后期調色實驗室、動漫游戲制作實驗室、電視節目制作室、數碼藝術工作室、影視藝術工作室以及網絡與新媒體工作室。
新聞與傳播專業招生情況分析
(2022蘇州大學招生目錄)
報考難度分析
(蘇州大學歷年分數線)
初試備考(參考書清單)
(蘇州大學參考書目)
導師簡介
陳招收
研究生方向:新媒體輿論研究、媒介文化研究。
陳龍老師,1995年自南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后于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間,在蘇州大學文學院進行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他擔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東吳智庫傳媒方向的學術領軍人物;同時,他還擔任教育部廣播電視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傳播學研究會副會長,以及江蘇省傳媒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四項(包括一項重點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一項、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課題一項、江蘇省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一項。榮獲江蘇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以及眾多其他獎項。1999年,他躋身蘇州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行列;2002年,榮獲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的稱號;2005年,他又成為蘇州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之一;緊接著,2006年,他被認定為江蘇省“333工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兩年后,2008年,他入選蘇州大學首批“東吳學者”;2011年,他又被授予蘇州市“東吳中青年學者”的榮譽;最后,在2014年,他獲得了蘇州市“姑蘇宣傳文化領軍人才”的殊榮。
論文著作:撰寫了多部專著,包括《在媒介與大眾之間:電視文化論》、《當代傳媒中的民粹主義問題研究》、《傳媒低俗化對策研究》、《媒介批評論》、《傳媒文化研究》以及《視覺文化傳播導論》等,共計十余部;此外,還發表了80余篇論文。主編及編纂了多本教材,其中《新聞作品評析概論》榮獲2005年江蘇省精品教材稱號,并被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行列;《動畫劇本寫作基礎》亦被認定為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
馬中紅
招收研究生方向:新媒介青年文化、品牌傳播、數字出版。
馬中紅教授,身為博士生導師,擔任蘇州大學新媒介與青年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一職,同時領導廣告研究所,并負責專碩學位點的管理工作。蘇州市政府研究室特邀的特約研究員,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的特聘研究員,穗港澳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特邀研究員,中國廣告與傳媒發展史研究委員會的常務理事,中國人才研究會青年人才專業委員會的常務理事,以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之聲”專家團的成員。此外,他的業余生活豐富,熱衷于旅行、攝影和品嘗美食。學術領域成果豐碩,擔任《新媒介與青年亞文化》叢書的編者,主持編撰《青年亞文化研究年度報告》系列出版物,著有《COSP LAY,戲劇化的青春》、《無法忽視的另一種力量》、《網絡那些詞兒》(與陳霖共同撰寫)等專著,同時,《廣告整合策劃概論》、《廣告文案創意新論》等作品亦問世。此外,還發表了50余篇學術論文。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省部級社會科學以及共青團中央委托的各類項目超過十項,這些研究成果屢次榮獲省級社會科學獎項。
陳 霖
招收研究生方向:新聞傳播與媒介文化研究、文學與文化批評。
陳霖老師,一位文學博士,目前擔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的博士生導師。他負責領導了多個重要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大眾傳播與1990年代中國文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中國當代青年亞文化傳播的變遷”以及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委托的“新世紀人文紀錄片創作研究”項目。我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項目“新媒介與青年亞文化研究”,以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起的“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等項目。同時,我還負責了大型人文紀錄片《望長安》的解說詞撰寫工作,擔任了上海世博會官方紀錄片《城市之光》的文學指導,以及大型紀錄片《淮:敞開的門》的總策劃。學術領域取得的成績頗豐,近年來在《文藝研究》、《國際新聞界》、《文化研究》等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如《文化關系場域中的青年亞文化批評》、《蘇州博物館新館:城市認同敘事的展演空間》等;同時,出版了專著《生命的擺渡——中國當代作家訪談錄》、《文學空間的裂變與轉型——大眾傳播與1990年代中國大陸文學》等蘇州大學歷年分數線,以及與陳一合著的《事實的魔方——新敘事學視野下的新聞文本研究》、《迷族:被神召喚的塵粒》等,還有《新聞傳播學概論》和與曾一果等合作編著的《新世紀人文紀錄片研究》。
徐 國 源
招收研究生方向:媒介理論與實務、當代文化與媒體傳播研究。
徐國源教授,博導,身兼數職,擔任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江蘇省寫作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他曾于2007至2008年在韓國蔚山大學人文學院擔任客座教授,并在2009至2013年間擔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的副院長。擔任兩項省部級項目主持人、一項江蘇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負責人、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子項目負責人(2012年)以及多項政府委托項目主持人。個人專著榮獲江蘇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兩次(2011年、2014年)、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大會論文一等獎(2013年)等多項榮譽。學術領域成果豐碩蘇州大學歷年分數線,著有《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典范轉移:中國大眾文化的出場視域》、《深度報道:理念與操作》、《草根傳播與鄉村記憶》、《文化詩學與城市審美》(擔任主編)等共計12部專著,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超過100篇論文。
學費及獎助學金設置
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多數宿舍為標準型,每間可容納5至7位學生,設有公共衛生間和洗漱間,年租金介于500至800元之間;此外,還設有部分公寓式宿舍,房間內設有獨立衛生間、空調和熱水器(部分宿舍),每間可住4至6人,年租金則在1000至1500元不等。
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和陽澄湖校區的宿舍均為公寓式,每間可容納四人居住。這些宿舍內部均配備了衛生間和空調設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期和一期A型樓的宿舍還配備了熱水器。收費標準方面,未配備熱水器的宿舍每年為1200元,而配備了熱水器的宿舍則每年為1500元。
水電補貼政策如下:一般宿舍的單間每年可使用160度電,超出部分由學生自行承擔費用;公寓式宿舍的每位居民每年可享受80度電和40噸水(不包括寒暑假期間)的補貼;而配備熱水器的宿舍網校頭條,每位居民每年可享受320度電和50噸水的補貼。若使用量超過規定,學生需自行支付額外費用。
蘇州大學新聞與傳播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