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4 00:26:27作者:admin2
漢文帝的登基之路,算不上步步驚心,小心謹慎倒是有的,這也符合他為人性格。漢文帝的皇位來的很“突兀”,按理說很難輪到他當皇帝,所以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被餡餅砸中了。總之,運氣占了一多半,好似一位收藏界的小白撿漏了一件商朝的青銅器,乍捧在手里時,絕不相信是個價值連城的寶貝。
(劉恒劇照)
漢文帝自信不足、小心翼翼是有道理的。
一、當年,父親劉邦立嗣的時候,從沒有考慮過他這個兒子;二、惠帝劉盈去世后,劉恒已經是皇長子的身份,但呂后名義上先后立了兩位少帝(劉弘、劉恭),實際上她已經臨朝稱制,也沒有考慮過他的感受;三、在鏟除諸呂的“光盤”行動中,他置身事外,隔岸觀火,寸功未立。所以綜合以上三點,讓劉恒不得不學會了“自知之明”的道理。
但是,有時候命運很神奇,不爭才是大爭,笑到最后者常常是那些“清心寡欲”的人。好比一幫漢子在瘋搶姑娘拋出的繡球,結果卻意外的落在了一位過路的小相公懷里。諸呂被滅后,意味著朝廷格局的再次洗牌,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周勃、陳平、灌嬰等為首的軍功集團在繞了一大圈后,將皇位繼承人選的目光落在了代王劉恒身上。
(周勃劇照)
為什么是劉恒呢?
表面上的理由是,代王劉恒仁義寬厚,性格溫順,尊禮孝,并且是健在的皇長子,而率軍討呂的劉王劉襄、惠帝遺孤(尚有五子)、以及淮南王劉長(劉邦七子)則被排擠出局。因為劉襄有一位被稱作大惡人的舅父,劉長有一個很不善的外祖母,惠帝之子有附呂之嫌。這樣一樣,實際原因就明朗了,擁立劉恒的目的是軍功集團將來的地位不受排擠,利益能最大化。所以不難看出,軍功集團的私心是很重的,換言之,想把劉恒做為他們利益的代言人。
劉恒由局外人變為局內人,出于本能必會如履薄冰,因為無意中被卷入亂局之中,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還不得而知,萬一前方是一個軍功集團為消滅劉氏集團而設的陷阱呢!又不能排除他們篡奪劉氏江山的可能。所以劉恒接到入京登基的消息后,又喜又憂,猶豫不決,除了召群臣商議外,甚至還卜了一卦。卜辭是:大橫庚庚,余為天光,夏啟以光。意思是說,劉恒王上加王,為天王,能像夏啟一樣發揚光大祖上的基業。
(漢文帝劇照)
要說古人,尤其是帝王,最相信兩件事情,一是卜卦,二是相面。劉恒在得到上天的“暗示”后,又經眾人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相信事情一多半是真的,于是又請舅舅薄昭先行趕往長安,一探虛實。待舅舅確認消息準確無誤時,劉恒這才攜眾起程,趕赴長安即位。
事實證明,劉恒即位是漢王朝在諸呂亂政之后的最好選擇。漢文帝既沒有軍功集團想像中的軟弱,自沒有淪為他們手中的木偶,相反還將他們的利益照顧的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漢文帝倡導以農為本,多次下詔勸農,并崇尚節儉,以身作則,奠定了漢朝步入強盛的基礎。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權利斗爭向來你死我活,漢朝建立之時,戰國遺風尚存,王侯本無種的想法沒那么深入人心。陳平周勃雖有野心,但也只是想讓自己過得舒坦點,畢竟那時候沒有王莽呢!原本定下來當皇帝的劉長,性格和劉邦很像,陳平覺得找一個窩囊廢當傀儡皇帝比找一個強大的皇帝要好,于是權臣們商議找一個最廢物的人當皇帝——千古第一明君,劉恒!
劉恒一點根基都沒有,最不受待見,平日也傻乎乎的,是最符合陳平周勃要求的皇帝。可被權臣控制之下的皇帝多難做,劉恒心里一定是有預期的,可天子之位有人不想做嗎?如同下棋,反復拉鋸,驚心動魄,也就在所難免了。
只是精明一生的陳平沒想到,他親手選上來的傀儡,竟是超乎想象的強大,不但很快收拾了所有權臣,而且建立的制度,定下的思想,開創的盛世,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成為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核心,其德千古!本想找個廢物,卻挑出來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