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8-11 08:29:04作者:佚名
經教育部審核備案,省政府今日印發《廣東省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試錄取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粵政發[2019]42號,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標志著我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從2018年秋季入學新生起實施,2021年高考按新高考模式進行,招生錄取工作全面啟動。
據介紹,省改革方案的總體目標是,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化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初步搭建起連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的人才成長“橋梁”,完善促進公平公正、科學選拔、有效監督的高考招生管理體制機制;主要任務包括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完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改革普通本科高考招生制度、深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制度等。招生改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的,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資格考試和選拔考試兩種。
資格考試成績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學生畢業和被認定具有與高中生同等學歷資格的主要依據,二是作為春季高考錄取的依據之一。夏季高考選拔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作為普通高校錄取的依據之一。一是該考試只對當年參加我省夏季高考的考生開放。該考試每年舉行一次,成績當年有效。
第二,
大力推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質、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普通高中要將經過一定程序確定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信息導入省級信息管理平臺,綜合素質測評結果及使用辦法將提前公布。
第三,
本科院校入學考試和高職院校入學考試要適當分為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
本科招生考試主要安排在暑假,考試科目按“3+1+2”模式設置,“3”指全國高考語文、數學、外語三科,“1”由考生從物理、歷史兩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科目,“2”由考生從思政、地理、化學、生物四門科目中自主選擇。高考總分750分,其中“3”和“1”直接以試卷成績為準,共計550分;“2”分為A、B、C、D、E五個等級,每等級100分,起跑線30分。
選修科目,各高校應按專業組別分別設定物理、歷史專業1門科目、思政、地理、化學、生物專業不多于2門科目要求,考試科目須完全符合各高校選修科目要求方可報考貝語網校,同時須通過相應資格考試科目,招生院校分別編制物理、歷史專業招生計劃,分別報送錄取材料,省招生辦按照“高校專業”“兩組”模式并行志愿報名,具體志愿報名辦法及備案錄取模式將于2021年上半年公布。
第四,
深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
高職高專招生考試主要安排在春季,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核方式,針對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初中畢業生三個不同群體學生。報考高職的,文化素質以普通高中學歷資格考試成績為準,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中職畢業生報考高職的,實行“3+專業技能課程證書考試”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初中畢業生報考高職的,逐步采用初中入學考試成績、高職院校自主測試的方式。
省教育廳還公布了思政等四門高中階段學業水平選修考試的評分辦法,評分辦法是將考生選修考試科目的試卷成績折算成A、B、C、D、E五個等級,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績點,起跑線為30分,折算后,考生該科目成績排名不變。
據了解,國家采取“統籌規劃、先行試點、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2014年上海、浙江被選定為首批試點省市,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被選定為第二批試點省市。各省市紛紛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經批準,廣東、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南、湖北、重慶等8個省市被選定為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我省現行高考方案,在維護教育公平性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高考改革,為選拔合格人才、實施素質教育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廣東高考改革,特別是單打獨斗的分數論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的教育思想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勢在必行,以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需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高考改革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我省高考工作作出批示。省教育廳廣泛深入基層調研,聽取匯報,提出明確要求。省教育廳廣泛開展省內外調研,充分借鑒高考綜合改革第一批、第二批試點省市的成功經驗,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與同期啟動改革的其他7個省市保持密切溝通。同時,成立專家顧問委員會充分調研,發放問卷1萬余份,廣泛開展調查研究,進行風險評估,并廣泛聽取省有關部門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意見。省民生重大改革專項小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意見建議,經第三方風險評估后分別報省民生重大改革專項小組、省委、省政府教育領導小組會議、省政府常委會、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廣東高考改革,報教育部備案、省人民政府批準,以省政府名義正式印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