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更新時間:2024-04-06 17:13:06作者:貝語網校
如何避免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轉眼間新學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由于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孩子們新知識的學習進度也相對較快,數學練習一直穿插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練習既有復習鞏固的作用,也是學習再發生的一個重要陣地,而在練習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現象,是因為沒學會么?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會發現并非如此,往往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版權所有©鄭州教育信息網 翻版必究--[if !supportLists]-->一、沒有良好的做題心態
有的孩子會出錯,是因為心態問題。觀察班里的孩子,會發現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滿不在乎,這類孩子往往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也造成了盲目自信的狀態,在練習時總覺得自己哪個都會,反而容易因為大意出錯,錯了之后并不需要提醒錯在哪兒,就能自行糾正。另一種孩子是過于緊張,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相對不足,再加上緊張的心態,在練習時就容易禁錮思維,大腦一片空白,反而什么也想不出來。
二、沒有良好的做題習慣
有的孩子會出錯,是因為習慣問題。第一種情況是看題就做,憑印象做題,一看到題目中有類似之前做過題目的影子,盲目按照腦海中的印象做題就會出錯;第二種情況是在沒有看懂題意或者看錯題意的情況下去做題,結果一做就錯,簡單的題目也是這樣,而這一切也是因為這個學生沒有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往往再次讀題或者反復多讀幾次題目之后就能做對。
這也是為什么,不管我們再怎么提醒“仔細仔細再仔細”都是無效的。盡管時間緊,任務重,我想適當的放慢腳步還是很有必要的。要想改變這種現象,更應該引導學生腳踏實地,把學習的知識一步一個腳印的落實在日常練習中。
由于學生審題過程中出現問題相對比較嚴重,于是我加強了審題的練習。我們在一年級就強調讓孩子養成一字一字讀題目的習慣,但很多孩子不會這樣去做,也就抓不住題中的關鍵,我在練習過程中會引導學生反復讀題,并要求畫出關鍵詞或關鍵信息,然后以此分析問題后再落筆。部分孩子眼腦協調能力差,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孩子如果一字一字地讀出來,就不容易看錯題了,還有的學生想的說的會和寫的不一樣,我就會要求他們在寫上之后一定要再去讀一讀。在面對解決問題時,有些孩子只愿意做自己會做的題,一看到稍長的題目或者讀一遍不明白意思的題目,立馬選擇放棄,這樣的練習只是在原地踏步走。一遍不懂,我會帶著思考讀第二遍;二遍不懂,帶筆讀第三遍,拿筆在練習本上畫畫圖,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同時為了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我也會要求他們多說解題思路,盡量提升手口腦的一致性,才能提升練習的效率和準確率。
習慣的養成是慢功夫,我們再著急也需要慢下來。從孩子的錯題中,發現孩子的不良做題習慣和面臨的問題,幫住他們一點一點戒掉不良做題習慣,才能有效避免“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情況發生,我也會繼續努力,多觀察,多引導,及時總結問題,持續探索好的方法,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