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7 09:36:34作者:網絡
展開全部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
學校教研工作必須同學校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超前進行,為教學工作服務,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筆者認為教研工作應從五個方面展開。
1、整體認識、客觀把握
教師要搞好教研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首要問題是必須對課程標準和各年級的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認識不明確,教學方向就把握不準,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和落實。只能是盲目的干,被動的教。只有認識上去了,整體把握住了,才能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明確方向,做到綱舉目張。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象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這是馬克思非常欣賞的一句話。這句話說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決定著行動。因此,教師對所學科的整體認識,決定著教師教學思想是否得當,教學工作是否有成效。
教師要對所教學科做到整體認識,宏觀把握,就必須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開展全面鉆研、仔細分析。經過“由薄變厚”到“由厚變薄”這樣一個教研過程,總結出最本質、最核心的整體認識來指導具體教學工作。如對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整體認識,我總結為十六個字。這就是:“書寫規范,發音準確,學好字詞、練說寫話”。具體教學時,就要始終如一,用這十六個字來規范自己的教學工作。小學作文教學如何在宏觀上把握,我總結為四句話。這就是:“三年級學寫作文,四年級學會作文,五年級會寫作文,六年級寫好作文。”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作文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把這種認識貫徹在小學作文教學工作中,就是做到了整體認識、宏觀把握。
2、確定課題,重點突破
教學工作中的重難點,理所當然的應該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課題,給予鉆研和攻破。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之所在。我在教小學語文課時,始終將作文教學確定為教研課題,并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研討。一是對作文教學涉及到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全面研討,寫出了《作文教學須正確處理的十二種關系》;二是提出了《破單一命題作文,實行多種練習形式并舉》的作文訓練形式;三是在學生作文能力訓練方面,依據寫作與思維的關系,提出了“想作文”的教學思路,將作文寫作過程確定為“想---說---寫---改”這樣一個鏈狀結構序列,采用“先想后說,先想后作,以想帶寫”的作文訓練形式培養作文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使作文教學這一教學難題,得以重點突破。
3、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教學難點和具體問題,這就需要進行破題。破題是開展教學研究、抓具體問題解決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如看圖學文是小學語文課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是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畫和具體文字的對照,表達對某一客觀事物的反映和認識。這種特殊的課文形式怎么教?這就需要我們破題。我從圖畫與課文的關系、看圖學問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看圖學問的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對看圖學問怎么教進行了教學定位,寫出了《小學看圖作文教學新探》在《甘肅教育》發表。同時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下定論的詞義、讀音,為此也要認真鉆研。老舍先生的名作《貓》一文中的“枝折花落”,“折”是讀“zhé”還是讀“shé”。原來的課本和教參中沒有定論,我經過鉆研認為應讀“shé”因為對多音、多義的字和詞,我們應該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為它們選取正確的讀音和意義。折(zhé)是弄斷的意思,如攀折花枝,表示動作正在進行著。折(shé)是斷了的意思,如樹枝折(shé)了,表示動作進行的結果,而且這種結果已經形成。聯系《貓》文,我們知道,小貓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這就是說“枝折花落”是小貓玩過之后已經形成的結果,因而正確的讀音應該是讀(shé)。
4、學習借鑒、吸取精華
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家的論著和特級教師的文章飽含著他們對教育事業畢生的心血和智慧,凝結著他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是他們奮斗幾十年甚至畢生精力和生命鑄就的理性思維的成果,閃爍著教育理想和教育科學的光芒,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的經典。作為教師要學會博采眾家,吸收借鑒,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適應現代化教育和符合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著名教育家 葉圣陶先生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及研究70余年,他把最大的精力獻于語文教學的改進,積累了豐富教學研究經驗,在作文教學思想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和特殊的貢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作文教學思想體系。《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對葉老的作文教育思想進行了全面地探討,從中挖掘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吸收到了許多有益的精華。我經過學習借鑒,吸取精華,先后寫出了學習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的系列體會文章《葉圣陶論作文要道》、《葉圣陶談筆記和日記》、《葉圣陶談作文批改》、《葉圣陶談作文訓練方式》、《學習葉圣陶作文教學的體會》等發表在《西北師大學報》、《少年文史報》上,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