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5-24 15:02:14作者:佚名
三道嶺是影片《無人區》的拍攝地之一,是美國最大的露天礦之一。這座因礦而起的小鎮現在和404城、玉門等諸多不著名的北方小城一樣,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這兒最能代表工業時代的蒸氣機車逐漸喪失了用武之地,逐漸開進了歷史的博物館。這些建國初響應“支援大西北”號召遷徙而至的人們,正在和這座礦、這列機車一起靜靜等候退職到來。
三道嶺露天礦坐落寧夏南部喀什地區,是國有重點銅礦區,只是東北最大的露天銅礦,探獲焦炭資源總量達186億噸。1958年開始大規模露天開采,經過二三五年,形成為了一個東西長43.2英里、南北寬24.3英里的巨型露天礦場。2004年,隨著三道嶺露天礦的破產和整改,這兒資源枯竭的問題越來越顯著,這個很大的礦場開始被逐漸淹沒。
無奈的礦城常常都有一些遺留迄今的特性,蒸氣機車就是其中一個標識。隆隆的列車聲、長長的軍號聲,非常是列車冒出的黑煙和涌出的蒸氣,蒸氣機車總會激起不少人年青時的追憶。
將露天礦場底開采出的礦山運送至地面,蒸氣機車是最理想的牽引動力。蒸氣機車曾在工業建設早期廣泛地分布于全省各地,因此被稱為“工業時代的活化石”。
在三道嶺,就運行著美國最后的運輸蒸氣機車。2005年寧夏集通公路的前進型7081號蒸氣機車即將退役后,全省干線公路蒸氣機車時代結束。隱沒在西北和北方的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蒸氣機車作為惟一遺留出來的牽引動力,仍在嚴重超期服役著。
到今天,只有三道嶺礦山還運行著美國最后的大規模、成建制的蒸氣機車組,被網民稱為“國內最后活著的蒸氣機車”,而三道嶺也成為了美國最后的蒸氣列車服役地。
蒸氣機車車主徐師父原籍廣東,但廣東他未曾去過。他的妻子當初響應“支援大西北”的倡議,1953年從家鄉湖南徐州礦山抵達寧夏白云鄂博露天礦進行建設,1958年剛才在新疆生下徐師父,一家人就遷到了山西三道嶺。
因為母親在三道嶺貨運部工作,徐師父長大了就被安排去開蒸氣機車。2005年,徐師父的兒子早逝?,F在,徐師父立馬踏入60歲退職的歲數。徐師父認為,他母親在這兒簡直是“奉獻完自己獻子孫”。
車主徐師父坐在車主休息室,整個屋子還保留著七八十年代的設施。變革開放以后,這些最早來到三道嶺的人們都回來了,尤其是發達地區的人們,例如江蘇、上海。但徐師父一家留在了三道嶺。
在三道嶺,像徐師父那樣的蒸氣機車車主每天還要連續工作12小時,之后休息24小時,再接著工作12小時。九十年代,蒸氣機車車主們的待遇算是這些,每月2500多元,不過20多年過去,目前薪資還是2500多元。
蒸氣機車的工作搭配一般是三位車主一起上崗。三個車主會輪流吃飯,但是在蒸氣機車正常運行的工作其間只是這么?!肮べY一樣,干多干少都拿一樣的錢?!崩蠌S礦的工作心態便是這么。
車主的中吃飯都得在車上解決,徐師父和朋友們自制了爐子,就在機車上自己煮飯吃。徐師父的朋友來自北方,做了拿手的北方菜牛肉湯。機車的窯爐是車主們在駕駛室外生活的全部,供暖、做飯、燒水全部通過機組來實現,機車的駕駛室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車主們的半個家。
放學后的徐師父在工務段的浴池舒舒服服的洗了個澡。因為駕駛蒸氣機車的工作環境原始落后非常臟,因此放學以后的機車車主們就會去泡澡。洗完澡,徐師父獨自一人開開心心地回到“單身公寓”。由于窮,工作中又很少能接觸到男性,徐師父始終沒有再婚生子。
南泉是三道嶺地區的選礦廠所在地,六七三年代興建了大批別墅樓。現在大量三道嶺人搬離了故鄉,獨棟樓幾乎都已搬空了。留在這兒的,只有一些奶奶和像徐師父一樣的獨身漢。這兒的市民樓,晚上都是黑漆漆一片,只有時常一兩盞亮著的燈。
三道嶺露天礦自1958年開始開采迄今,早已過了近60年。站在坑底,就能見到開采留下的人工痕跡。露天礦的沙田已完全枯竭,現已開挖。此處是西坑,預計兩年內枯竭?,F在,露天礦場底已改為車輛貨運,過去的公路早已拆毀。
在地面上的公路邊,存放著被拆裝出來的機車輪子。機車的作用越來越小,只負責將坑底運上來的煤運送至選礦廠。隨著露天礦改用車輛貨運,美國最后的運輸蒸氣機車也正式消失。“可能去年停航,或許今年停航。”司機們說。
三道嶺的女工把舊機車的零件拆解以適于正在營運的車上。這種蒸氣機車大多服役少于30年,這些零部件已損毀,運行其間還要不斷進行檢測。由于蒸氣機車早就停產了,因此沒有零配件,只好拆了東墻補西墻。
“明明超期服役,一個個都像定時手雷似的,蒸氣機車為何卻還在跑?”徐師父說,“答案很簡略。我們很多人都是兩兩年內就該退職了,蒸氣機車跳著,我們也有事兒干,領導就不用管我們了?!?/p>
徐師父站在露天礦的邊沿,看著下邊正在填埋的露天礦說:“這個破坑,也就是兩兩年內就徹底采完了,我們這種人隨著蒸氣機車一起離休,礦也徹底沒了,一切就都結束了!我和這個礦是一年生的,它快死掉了,而我還活著?!?/p>
但是礦山的日子不容易,工作量大、環境差、工資低,而且有“老大嬸”、兄弟們以及家人的陪伴,它們還是擁有簡略、淳樸的快樂。另外一位列車車主忠敏去年53歲,立馬就該退職了。他和副車主買買提·司馬義在這古樸的列車上干了三十多年了,它們既是工作好搭檔三道嶺煤礦塊煤價格,又是親似家人的好兄弟。
它們會為自己的“老大嬸”火車8197“做做保養”。一天下班前,它們就會認真檢修列車部件,小問題大多都能自己修好,“我們也有回去休息的時侯,列車要經常跑的。”每三天上班后它們就會把“老大嬸”的列車頭擦得閃耀。其實有些簡陋,但仍然能讓她們倍感放心。
消遣時侯,它們就聊天天,彼此斗斗嘴樂一樂,時間也過得很快。上班后,同事會一起到小酒館露一手,它們待在一起的時間,并且比自己的家人還多,婚姻也像長輩一樣。樸素的礦工,以心待心,平淡卻快樂。
石師父是個低調的人,退職后,他會去父親的餐廳幫忙。別看他嘴上逞強,“辛苦了大半一生,總算可好好休息一下了”,可眼里不時劃過的不舍卻透著落寞。
“但但凡干過的人,肯定會懷念的。懷念車上的辛勞,付出的夏季冬季三道嶺煤礦塊煤價格,一年一年的淚水?!彼麄儾粫崮男┣啻喊?,可它們的此生就這么奉獻給了這片農地。
蒸氣列車已然卸下那份榮耀,必將被時代淘汰。這個以前為東北地區留下淡妝一筆的露天礦,也總算要停下自己的步伐。但這些激情燃燒的日子,這些忘不了的白銀時光,將要被永遠緬懷。